大化讯
去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在面对红水河流域持续干旱、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着力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广大干部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健康是民生之首。大化县通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既能看上病、看得起病、看好病,又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医改工作成效显著。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报专题报道了大化医改的先进经验。2012年,大化县竣工验收153个村级卫生室。县妇幼保健院荣获“全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五险”参保人数6.39万人,“新农保”参保人数16.617万人,参保率100%。新农合参合农民35.59万人,参合率98.8%,受益率75.8%。
教育是民生之基。大化县始终把科教兴县放在战略的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狠抓基础教育工作。2012年,全县共实施学校基础建设项目155个,改建乡镇中心幼儿园项目11个,实施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改造项目54个,成立1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县五中顺利开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含教学点)519所。高考本科、专科上线率94.9%,其中2人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2年以来,大化县以“创建中心提供服务,打造基地树立典范,注重培训提高技能,强化宣传做好带动”为主要载体,以提高青年、妇女就业创业能力为基础,积极探索共青团、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立足点,多形式、多渠道搭建平台,推进青年和妇女就业创业。积极搭建各种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开展调查摸底,掌握青年、妇女的就业愿望、创业需求,加强就业形势教育,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青年、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2012年,全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0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3325人。
“居者有其屋”是人们最现实的需求之一。2012年,大化县加大对乡镇保障房的投入力度,分别在全县13个乡镇实施保障房建设。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在保障土地供应基础上,有关部门在资金保证、服务提升、跟踪检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做到应供尽供,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2012年,全县共新建保障性住房938套,竣工上年结转保障性住房1064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200户,完成农村茅草树皮房改造1564户。
此外,大化县在2012年还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22个,共发放惠农补助资金65637.26万元,实施农村屯级道路建设47条88.1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2处,对3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成功治理地质灾害隐患93处,完成岩滩处遗规划工作实施原搬迁户房屋改造4042户,建设四级公路5条,屯级道路11条,码头43项。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项,建设移民新村工程8项。累计发放后期扶持资金3481.9万元、岩滩库区口粮补助资金3931.7万元。
(班
师)
新闻推荐
大化讯
大化瑶族自治县围绕“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的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在困境...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