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覃楚芳
2009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清坡村几个老党员,看到一些农户因大操大办白事而返贫或负债累累,顶着重重压力,带头倡议变革丧事旧俗。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该村白事改革初显成效,并写入各村屯的《村规民约》。
体面葬礼苦煞人
贡川乡清坡村有35个屯,人口约3600人。2009年之前,村里老人过世,被视为大事,必须厚葬才能表“孝心”。一场白事前前后后,起码操办三天三夜。村里所有成年人都得放下一切工作,到白事主家帮忙至丧事结束。
白事主家为了面子,需要准备至少三天的酒席酬谢全村老少和前来吊唁的亲友。每天的宴席有三五十桌,甚至上百桌。设宴只是丧事一部分,白事主家还要请十来个道公,给亡灵超度三天三夜。之后,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游街走巷,让逝者在“体面”中安息。
该村第一个提议改革丧事的老党员覃林贺介绍,这样一场浩大的丧事,至少要花费3万元至5万元不等,上不封顶,而当时该村很多村民全年收入不足1万元。为了一场葬礼,往往需要花光村民多年的积蓄,一些村民因丧事返贫,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迫于种种压力,很多人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没有钱借钱也要办,甚至找各种借口向银行贷款。一些村民苦不堪言,并为此债台高筑。
覃林贺感叹,一场丧礼给主家带来烦恼,也给前来吊唁奔丧的村民和亲友增加负担,他们都得送上一百、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慰问金。此外,还因为丧事耽搁了不少人的工作,若是丧事发生在农忙时节,村里田地就连续三天无人打理,由此耽误农时。
变革招来骂声一片
覃林贺说,村民家有丧事,亲友赶来致哀,初衷是给白事主家带来安慰,渡过难关。后来却变得越来越劳民伤财,甚至相互攀比。丧事旧俗改革势在必行。2009年,覃林贺和村中几个老党员提议村民改革丧事旧俗。没想到,被村民认为“变革就是对祖宗的不敬不孝”等,得不到他们的响应。
直到2011年8月4日,该村板下屯小伙覃建信的父亲因病去世。当初,为了给父亲看病,覃建信家已花费了10多万元,欠了近6万元的债务,如今,再也无力承担大操大办的丧礼。无奈之下,覃建信向覃林贺等人求助。覃林贺和几个支持变革的人极力促成覃建信简办丧事。即只请10多个村民帮忙,至下葬日各户派一个代表前来吊唁。事主家也无需准备佳肴酬谢宾客,只备青菜、白饭、猪肉等几个家常菜够,吃即可。吊唁的宾客也无需准备厚重慰问金,表达意思就行。
消息传出,立刻引起很多亲友的不满,骂覃建信不孝,但在覃林贺等人的支持下,覃建信毅然排除种种障碍简办了丧事,花费比按旧俗办减少了一半。另外,前来吊唁的亲友们也减轻了负担。
村民签约丧事简办
骂归骂,自覃建信第一个简办丧事后,村民们看到了改革的力量和好处,纷纷由反对者变成支持者,开始在《村规民约》上签名要求简办丧事。不但清坡村的村民签约要求简办,邻近几个村屯的村民看到了清坡村改革丧事的好处后,也开始跟着简办丧事。
覃林贺说,丧事简办后,不但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村民不再因为办丧事而耽误工作,耽误农时。
71岁的村民覃林干,曾是一名反对者,而现在,他却赞成年轻人对老人“厚养薄葬”。他说,若老人在世时子孙尽到赡养义务,等到老人去世,从简治丧谁还会说子孙不孝?
目前,为了响应河池市移风易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以及大化出台的简办红白喜事的相关政策要求,清坡村打算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由此及彼带动喜事简办的改革。
新闻推荐
大化讯
春节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尽心尽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真情打造稳定平安和谐...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