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讯
去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找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点,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制度、树立示范、落实责任,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创建党建品牌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今年1至4月,该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同比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
党建工作有新格局。以“打造产业、助民增收”为重点,以红水河沿岸的乡镇为主轴、两岸山区乡镇为左右翼,结合各地产业特点、民风民情、旅游文化等,打造旅游文化党建线、民风民情党建线、规范化党建线,每年集中力量打造1到2个示范点,两年计划共建设44个村级活动场所。同时,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将示范“点”连成示范“线”,将示范“线”拓展成示范“带”。目前,集“产业发展、民族风情、规范化建设、公共服务”为一体、各具特色的“三大党建示范带”已初具规模,“一轴两翼三带”的党建工作格局现出雏形。
阵地建设有新成效。通过整合文化、卫生、财政和帮扶后盾单位等部门资金,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工程建设标准、统一工程资金使用管理“三个统一”原则,按照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并功能完备的综合办公楼、一个篮球场、一个群众戏台、一个升旗台“四个一”的硬件要求,采取县委领导负责制措施,分步推进全县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目前,今年投资建设的2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剩下的19个正在建设中。
制度建设有新机制。推行“一轮三联”工作机制,即推行“日轮值、圩联办、月联访、季联席”工作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5月份以来,该县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包村队员共走访农户14万多户,化解矛盾纠纷3862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9万件。
选派工作实现全覆盖。坚持“有农村工作经验者优先,有涉农方面的专业技术特长者优先,有培养潜力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者优先”原则,选派142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加上区、市两级选派的16人,实现了158个行政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每年还选派200多名干部驻村(社区)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服务大局有新载体。岩滩电站大坝于近期开展检查维护,造成移民生活不便和生产损失。该县及时开展“进库区、解难题、惠民生、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移民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20多起,投资3700多万元实施码头、农田水利和改善居住环境等项目222个,安排财政资金280万改造库区55个提水工程。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把“清洁库区”作为一个内容来抓。在重大活动中,创新载体,让党组织指挥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这已成为全县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
组织建设有新模式。把党组织建在重大工作项目、合作社、特色产业链上,由过去的“区域型”向“产业型、专业型”转变。岩滩镇常吉村党总支部,依托丰富的水面资源和矿石资源,分别成立了综治维稳、网箱养殖、奇石产业、矿产冶炼、传统产业等5个产业党支部,还成立了六洪网箱养鱼合作社。全县党建新模式在各领域不断“开新花”,助推全县行业、产业不断上档升级。
作用发挥有新标杆。在158个行政村(社区)下设458个屯级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力争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大化镇古感村龙着屯党支部有党员8名,已有6名党员各自拥有年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全屯113户共600人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黄志国)
新闻推荐
大化讯
5月31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大化电厂坝首举行为期半天的冲锋舟操作技能演练,民政部门冲锋舟骨干操作手和应急分队的18位人员参加。
...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