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在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开发及清洁乡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大化瑶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建设步伐,6月18日至20日,笔者随市党政代表团赴柳州、桂林、来宾学习考察。这三市的政策环境、发展条件、制约瓶颈与河池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性,其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对我们的发展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一、学习考察印象深刻
近年来,柳州、桂林、来宾在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新区建设、旅游开发及清洁乡村等工作上获得了质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一是工业现代化建设提质发展。柳州市坚持以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推动工业产品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了广西工业第一的地位。全市工业总产值在2006年跨上1000亿元台阶、2011年跨3000亿元台阶后,今年将突破4000亿元。二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来宾市大力推广“甘蔗+大豆”、“甘蔗+马铃薯+生姜”等间套种技术,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亩产值达万元以上。三是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桂林市临桂新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四是旅游开发突飞猛进。截至2012年末,桂林有国家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26处。去年,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2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6亿元。五是清洁乡村活动初见成效。一路走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所见都是山青、水秀、天蓝、地净,环境干净整齐,市场秩序井然,公民行为规范。
二、各地的成功做法与宝贵经验
(一)工业现代化。一是培养创新能力,以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产品转型升级。柳州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了“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型。二是突出龙头带动,以延伸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长足发展。柳州进一步确立企业、冶金、机械三大产业的经济支柱地位,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倾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引领,以技术大革新推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去年,柳州市信息化应用企业达到294家,位居全区第一。今年一季度,完成利税55.5亿元,实现利润23.2亿元。
(二)农业产业化。一是调整产业布局,有序实施土地流转。来宾东糖集团租赁土地建设“千亩万吨”甘蔗高产示范基地,完成土地流转2901亩,对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二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来宾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模式经营,去年完成采购农产品原料总值近90亿元。三是推行先进技术,实现高产高质高效。
(三)城镇化。一是高起点规划。柳州以建设柳东新区承载拉大城市框架的历史使命,邀请新加坡的公司修编新区城市规划,其规划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二是高补偿征地。桂林市临桂区通过开展“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活动,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家庭额外赠送墓地,赢得了被拆迁群众的广泛支持。去年完成建设征地2万多亩,未出现一起非访事故。三是高强度整治。2013年,柳州市启动“风暴行动”,对“两违”进行严厉打击,强制拆除面积62.2万平方米,一个月拆除的面积相当于去年的八成。
(四)旅游开发。一是充分发掘资源优势,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程阳永济桥、岜团桥等4个建筑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出迎宾侗族歌舞、芦笙演唱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旅游吸引力。二是尊重村民主体地位,鼓励村民参与开发。龙胜县通过成立景区农业经济合作社,对旅游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与农户合作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共同开发观光农业。
(五)清洁乡村工作。一是大宣传营造氛围。三市多县(区)通过制定彩铃、创作山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二是大投入夯实基础。临桂区仅去年就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整合拉动投资2.5亿元,用于清洁乡村活动。三是大创新完善机制。各地乡村通过成立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系列规定;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五定”管理模式,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对口管理,确保监管到位;探索实行农贸市场公司化管理、保洁工作公司承包制度;四是大评比奖优罚劣。
三、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推进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解放思想,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新阶段发展中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带领大化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必须在解放思想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不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推进全县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带动,促进经济提质发展。要加快推进已开工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进度,紧紧围绕实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民生项目,重点抓好“两纵五横”主要街道风貌改造、大巴二级路以及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动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文体中心、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为圆满完成“五大工程推进年”活动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三)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生态农业。进一步确立红水河无公害淡水养殖带、标准化生猪养殖区、无公害草食畜禽养殖区和大石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的“一带三区”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壮大库区淡水鱼养殖规模,建立北景乡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以“大化大头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大化县水产品牌工程;积极推广艾格菲公司“公司+农户”标准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大化镇、六也乡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种养绿色生态生产模式。
(四)传承文化,推进旅游产业开发。要深入挖掘大化县山奇、水秀、湖旷、洞秘、峡险、洼深、坝雄、瑶壮民族风情独特等物质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积极探索适应大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利用红水河百里画廊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被列入全区旅游产业重大项目的发展契机,高标准做好红水河旅游开发规划。协调推进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莲花山佛教圣地等旅游景点开发工作。
(五)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把清洁乡村活动当成民生工程、作风工程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统筹规划,协调推动活动与城乡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以抓好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街道店铺的经营秩序;以抓好车辆营运的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县交通秩序;以抓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家园、田园、水源“三清洁”工作;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推动清洁乡村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六)落实责任,提高干部履职能力。要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各大工作组要积极研究投资和项目建设问题,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应有作用。分管和联系工作的领导要积极组织协调,促进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成转型。
(作者系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大化讯
日前,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召开“改进司法作风教育活动”推进会,对开展该项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力求取得实效,以优良的司法作风回应人民...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