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从未学过电视采编的卢华厚,通过河池电视台的首批招聘,担任记者工作。作为河池市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开拓者,他从零学起,深入基层一线,形成了新闻视角新颖独特、叙述方式简洁明快、画面语言流畅清新的报道风格,取得了一大批让全区同行刮目相看的成就和荣誉。
2003年,卢华厚不惧危险只身深入非典病房采写了新闻专题《追踪非典可疑病人》,获得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作品,系广西3件获奖作品之一,也是当年广西广电系统被中宣部、中国记协评出的唯一一件获奖作品。卢华厚因深入报道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荣誉称号,代表广西广播电视媒体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2006年,卢华厚采写的《宜州由劳务输出大市变劳务输入热土》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开创了中国新闻奖评选17年来广西14个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独立采制的节目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先河,同时也是河池新闻界首个摘取中国新闻奖的作品。
2011年,卢华厚率领采编团队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从村,采访“人民健康好卫士”
蓝云,新闻专题《大山深处的坚守》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
多年来,卢华厚克服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等困难,立足本土,狠抓精品创作,独立采编和参与采制的48件作品获得了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6件。《水南公路通车
西南赶海提速》等15件作品获得广西新闻奖或广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
卢华厚与市电视台业务骨干带领的新闻团队,还创作了包括新闻、专题、纪录片和文艺节目等一大批在全区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的新闻报道,获奖档次和数量排在全区前列,被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和区内同行誉为精品创作的“河池现象”。其中,在他担任新闻部主任、副台长和台长期间,河池台上送央视和广西台稿件被采用总篇数和要闻稿篇数,连续16年位居广西14个市级台的前列,4次获得第一名。
在新闻业务积极创优的同时,卢华厚争取各方支持,进行大刀阔斧地硬件“升级”,局台联手建设了演播厅,购置大型高清数字转播车,并在今年完成了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其中,车体规模和技术装备排广西市级台第三位,极大提升了河池市重大活动的节目制播档次;直录播业务走在广西市级台的前列,策划开展的文艺体育比赛竞技和社会公益活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工作突出,近十年来,卢华厚分别被评为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广西广播影视系统首届十佳记者、广西优秀新闻工作者、广西青年五四奖章、河池市优秀党员、河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2年9月,入选自治区政府确定的广西“十百千”人才。他带领的团队先后荣获自治区党委授予的“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广电局和人社厅授予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大化讯
8月23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在弄力码头将印有“美丽岩滩·清洁库区”字样的圆形开口垃圾桶免费发放给30多位船主,要求集中收集乘船群众日常...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