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讯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立足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夯实产业扶贫项目,突出抓好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全县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0.7万人下降到2012年的17.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80元增加到2012年的3405元,增长了102%,全县贫困人口正在持续减少。
近年来,大化古感村龙着屯构建“猪+沼气+果+鸡、鸭、鱼”的新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无核砂糖桔、鲜食葡萄等水果种植,规模发展生态养殖,成立特殊种养协会,涌现出一批批致富带头人。2012年,全屯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
龙着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坚定了该县推进扶贫产业开发的信心和决心,产业扶贫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实现开发扶贫和农业产业化双赢。全力实施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目前,全县累计种植核桃面积达6万多亩。新建1540个网箱养殖罗非鱼,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覆盖该县岩滩、北景、乙圩3个乡镇10个贫困村770户3420人,全县渔业放养总面积达5.98万亩,养殖网箱13561箱,水产品产量6697吨。全县甘蔗种植面积70755.9亩,预计2013-2014年榨季,可实现农民蔗款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可增长371元。全力实施生猪养殖项目。投资6.48亿元的美国艾格菲畜牧有限公司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于2012年建成投产。广西善源现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总投资8100万元,配套种植农作物2500亩,公司依托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重点,致力于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把农场打造成为扶贫与公司双赢的示范场,今年以来,全县生猪饲养量已达44.48万头,同比增长4.5%。全力实施蔬菜产业项目。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7.01万亩。全力实施林下养殖项目。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4个,全县累计发展林下养殖20000多亩,出栏家禽60多万羽,实现林下养殖产值达15290万元。
突出抓好特殊旅游业,实现旅游产业和开发扶贫有机结合。全力实施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全力实施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建设。全力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接待入境游客0.21万人,外汇收入76万美元,国内游客4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
突出抓好智力扶贫和生态扶贫,实现扶贫产业协调发展。全力实施以提升贫困居民素质为重点的能力扶贫,切实提升就业能力,围绕产业扶贫抓好农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共培训农民7万人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全力实施以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扶贫,实现和谐发展,今年已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1667.5亩。全县荒山造林累计完成7.9万亩,退耕还林6.7万亩。
突出抓好扶贫项目建设,夯实产业扶贫发展基础。全县共建成家庭水柜12266个48.3万立方米,建成人畜饮水池26171座41万立方米,解决19.4万人、34.2万头畜牧的饮水难问题。建设村级公路项目88条771.5公里,屯级路981条1037.1公里,解决25.6万人行路难问题。改善16个乡级卫生院办公设施、建成25个村级卫生室,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移民工作。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行移民搬迁来推动产业开发扶贫,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县共异地搬迁安置25508人。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建设,以“再造一个新大化”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新城建设拟占地3375亩。以公寓楼模式安置入迁农户,近期规划安置3万人。远景规划搬迁安置6万人,总投资39.75亿元,以“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四位一体进行整体定位与规划。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农户公寓楼28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3栋。第二阶段工程征地工作及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实施中。
(韦荣名)
新闻推荐
9月17日晚,大化瑶族自治县在该县民族文化广场举行第四届“我邀明月颂中华”——中华经典爱国诗词配乐朗诵比赛。据了解,此次比赛是大化县开展全国第十一...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