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讯
今年,大化瑶族自治县针对干部驻村容易浮在面上和难以融入“百姓圈”的实际,推行“四进四弄清”工作法,让驻村干部思路有“章法”,工作有“做法”,确保驻村工作不走样、不添乱、有实效。
进“村部”门,弄清村干“干什么”。大化县驻村干部首先要到村“两委”办公的地方,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虚心向村组干部学习,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真正弄清村干干什么、怎么干。目前,全县218名清洁乡村工作队员、158名驻村第一书记、176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对村干“干什么、怎么干”基本掌握,群众称他们为“土专家”、“田秀才”。
进“农家”门,弄清群众“盼什么”。大化县委要求驻村干部要用两周甚至更多的时间,进屯入户,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真正弄清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并且做好分类、整理、记录。全县驻村干部书写民情日记25000多篇,收集到群众所想、所盼问题2700个。
进“民意”门,弄清实事“能否干”。从群众的真实意愿入手,从村的发展实际破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化县驻村干部要帮助村“两委”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梳理出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拟办的实事。都阳镇双福村驻村干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协同镇人民政府对全片58户居民住房进行立面改造,突出壮族建筑风格,展示壮族乡土风情。同时,硬化屯内道路600米、修建排水沟600米,并建设村卫生室、图书室、篮球场、便民候车亭及垃圾池等项目。
进“专家”门,弄清实事“怎么干”。在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认可的基础上,大化县驻村干部要带着问题进一步到相关部门,请“专家”论证、出谋献策,确保所做实事有成效和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驻村干部请教相关“专家”700多人次,在“专家”的指导下新建、装修村级活动场所19个,帮扶修建村、屯级路229.87公里,建设垃圾池494个、简易垃圾场111个、垃圾焚烧炉13个、垃圾综合处理示范屯建设41个,修建饮水工程589处。
(林文昉
韦华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高东风)日前,网友“大化县民族路百姓”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以《大化县民族路易被水淹没盼改造》为题发帖,反映大化瑶族自治县城区民族路...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