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讯
近日,东兰县选送的原创舞蹈《红苗银镯》参加全区第十六“八桂群星奖”评选活动获群星奖银奖。近年来,东兰县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着力构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网络,弘扬地域文化,加强文化保护,促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艺术创作佳作迭现。
该县构建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阵地等多层次综合文化服务网络。
在原有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每年落实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还大力开展村村有“农家书屋”建设。同时,还在委荣村农民韩建相家建成“东兰县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点”,向该服务点配送阅览台2张,椅子4张,玻璃书柜1个,科普书籍200多本。
该县扎实开展文化保护工作,提升文化品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乌洋神戏》、《壮族铜鼓舞》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申报《文龙与俏妮》、《壮族竹杠舞》、《铜鼓铸造工艺》、《壮族勒脚歌》、《壮族长排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其中,《壮族铜鼓舞》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韦国清故居复原图纸设计方案及覃健故居复原的后续工作,完成明代抗倭英雄韦虎臣旧墓的修复勘察工作,完成韦祖珍故居复原工作前期工程。年初启动第四次东兰县民间传世铜鼓普査前期工作。韦拔群故居、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河池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该县利用民间传承使用的612面铜鼓积极打造铜鼓文化品牌,积极弘扬地域文化,同时,还发展以东兰为主要传承地的“壮族铜鼓习俗”以及由铜鼓文化派生的“铜鼓舞”、“舂榔舞”、“猴鼓舞”、壮族歌圩、壮族蚂拐节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舞蹈。2011年3月,成功举办首届东兰国际铜鼓艺术节旅游节。2011年12月,该县500面传世铜鼓在河池金鼓齐鸣,创下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此外,该县还充分利用乡村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送戏下乡等活动。截至目前,开展文体活动120多场,送戏下乡100多场。同时组织、指导各乡(镇)、村开展文体活动55场,承办和指导县直各单位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次400多场,有效地推动了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杨
峰)
新闻推荐
长乐镇坡豪巴社山海拔1087米,是东兰县第二高峰。在此登高览胜,可以观赏到云雾缭绕中的红水河如翡翠玉带天上来的壮观景象,两岸群峰如笋,盘山公路蜿蜒盘旋,让...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