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韩壮
杨峰)
日前,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到东兰县踏青游玩,尽情感受山清水秀的生态景色。“东兰风景非常漂亮,最关键是空气非常好,负离子含量非常高,我把孩子和母亲都带来这里,目的是享受一下真正的田园风光,呼吸这里的清新空气。”一位马来西亚游客高兴地说。
清新的空气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东兰属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曾让这里的群众大量毁林开荒造田,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十五”规划以来,东兰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施一系列生态惠民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态难改善,产业难发展。自2001年以来,东兰县就痛定思痛,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
采访中,该县东兰镇委荣村村民指着村后的一片树林说:“像这片原来都是荒坡,有三百多亩,我都给它种上了树。现在我种的树大约有800亩这样,不少已连成片成了林。”
通过十多年的持续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该县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7%提高到现在的76%,因此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在鼓励群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同时,东兰县还实施了农村“一户一池”的沼气池建设,目前建成的39016座沼气池,有力地转变了群众上山砍柴烧火煮东西的习俗。
高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加上独具特色的山水,使东兰县逐渐变成“天然氧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年年益寿。据统计,东兰全县百岁以上老人69位,占总人口数的22.9/10万,远远超过联合国人口组织规定的长寿地区标准。先后被评为“全国异地养老基地”、“中国长寿之乡”。2010年春节,温家宝总理到河池市东兰县等地视察时,盛赞到“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
得天独厚的养生资源、底蕴深厚的铜鼓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独特的物产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投资商。东兰红水河30公里长廊生态养生家园、江平月亮河长寿村、东兰长生家族益寿产业等重大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先后落户,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东兰红水河鱼、三乌鸡、黑山羊、黑香猪、山茶油、墨米酒、墨米速食品、板栗、火麻仁等系列健康生态长寿产品先后开发上市,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亿多元,同比增长52%,生态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东兰县县长黄贤昌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建设发展战略,更加坚定了东兰人民生态立县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继续加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石漠化治理的力度;同时,全面实施低碳工程,突出抓好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社会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让东兰的山更青、地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全县30万老区人民生活在生态祥和美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
新闻推荐
大年初二早上,东兰县隘洞镇纳坤村在祖珍广场举办纳坤村第一届春节文体活动。本次活动以群众参与性强,火红热闹的节目为主,主要有...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