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理规划和开发河池红水河旅游资源,使之逐步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旅游拳头品牌,近几个月以来,笔者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旅游开发商,一同对河池红水河人文景观进行了4次实地调查研究,并就打造河池红水河流域经济带旅游品牌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红水河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1.资源条件。就自然资源而言,岩滩、龙滩、大化电站水库绝大部分水域在河池境内,形成的库汊依山傍水,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如坡豪湖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日内瓦湖”。就人文和特色资源而言,红水河河池段水库周边地区也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神话传说。
2.政策条件。一方面,《水法》和《水利产业政策》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权力。另一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及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为开发水利(包括水库)旅游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3.市场条件。红水河旅游是以岩滩水库丰富的水资源、生态景观以及铜鼓文化等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形式,其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二、红水河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
1.生态效益。通过开发红水河旅游,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促使沿河群众自觉从自身做起,全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2.经济效益。通过开发红水河生态环境和铜鼓文化探秘旅游,将带来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局面,可为河池库区群众提供很多就业门路。同时,进一步挖掘河池铜鼓文化内涵,
开发人文景观和民俗、民风,充实生态旅游内容,使优美的自然景观更具魅力,提升红水河旅游吸引力,形成红水河铜鼓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
3.社会效益。发展红水河生态与铜鼓文化旅游产业,外地游客涌进库区,在满足游客在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和改善精神生活愿望的同时,有利于推动河池市铜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可以大大提高河池铜鼓文化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
三、红水河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起步晚,产品结构单一。
2.沿河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
3.配套设施落后,制约旅游业发展。
四、红水河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1.建议争取水利部支持,把红水河河池段打造成国家级水利旅游景区。
2.集中力量打造红水河生态旅游品牌。建议以整治红水河环境恶化问题和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为依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部门以及西江下游的广东省提供资金支持,实施红水河退耕还林工程。此外,把库区的水资源和周围的生态资源纳入政府保护范围,制定库区退耕还林奖惩管理措施,禁止破坏旅游景点原生态的行为。
3.精心打造红水河铜鼓文化旅游品牌。建议河池以市一级的层面和名誉,及时申报和抢注“河池红水河铜鼓文化”旅游产品商标。鼓励和支持民间能人独资或合资兴建铜鼓博物馆或展览馆。在红水河沿岸兴建铜鼓文化旅游度假村,请民间老艺人或专业人员研究整理编排出具有深度的、完整的铜鼓表演节目,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入、更直观地感受河池铜鼓文化。
4.加大红水河两岸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在做好红水河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尽快拿出各景点建设具体规划,纳入政府计划建设范围。属于新农村建设和库区扶贫开发方面的,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设。在库区交通建设中,要在保持“水”为核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库区陆上交通,解决游客返程重走水路的问题。
5.积极引导库区群众参与旅游业。为旅游业培养和选拔人才,强化对本地民俗和风土人情的知识培训。在景点附近建设方便游客携带的鲜活水产品、板栗系列加工产品等小商品市场和鱼宴馆、农家鱼馆等。引导库区群众在库区内兴建一定数量的渔民之家,开展以体验渔家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渔家乐旅游,大力发展钓鱼文化产业,开展游船、游艇等旅游活动,深入开发体验性旅游项目。
6.加大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建议成立河池市红水河旅游发展招商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红水河旅游服务业发展,应结合构建东巴凤长寿“金三角”,做好红水河旅游开发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加大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步伐。(作者系东兰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县远程办主任)
新闻推荐
东兰讯
去年,为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知晓率,东兰县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利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契机,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并发放便民服务卡,让更多的困难群...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