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讯
全县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12.66%和6.26%,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下降9.39%,总收入同期升高17.81%,这是从东兰县医改办传来的利好消息。作为全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三批试点县,自2015年9月全面启动改革工作以来,该县坚持“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院合理收入不减少、政府和医保可承受”原则,紧扣医改重点,积极创新模式,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改革成果开始初步显现。
围绕改革目标,严格制订方案。及时调整医改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先后制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细化分解改革任务,强化工作力度,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实行“一取消两同步”,减轻群众负担。即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销售,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实施医保支付政策。同时发挥新农合、医保补偿控费作用,完善新农合、医保病人的收治和报销等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纳入新农合、医保的报销范围,以此控制自费药品使用率、药占比和药品费用。
落实改革制度,优化补偿模式。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合理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门诊诊疗费、住院诊疗费、护理费和手术费等项目价格。优化县级医院补助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据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全县补助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改革经费达168万元,有效减轻医院负担。
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医药采购。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优化县级医院的布局结构,按总人口2.3‰配置床位数708张,按床位比(1.4人/床)核定医务人员编制数1046个。优化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启动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同时,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积极探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对药品及常用医用耗材实施了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及常用医用耗材的采购和监管。
细化管理构架,提升服务质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以节水、节电、节材、降耗、压缩开支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为管理构架,启动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大讨论,举办学习园地、演讲比赛和撰写心得体会等主题活动。同时,成立医院目标责任制考评组织,聘请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患者及群众代表定期开展综合考评,促使医院提升服务质量。
截至今年2月,全县门急诊126969人次,住院9416人次。群众负担医药费用明显降低,门急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52.51元,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1365.08元,同期分别下降12.66%和6.26%。改革前药品收入占总收入44.95%,改革后药占比40.72%,下降9.39%;医院运行平稳,社会效益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总收入6547.24万元,同期升高17.81%,药品让利286.7万元,总支出6119.2万元,同期升高22.15%,收支结余428.04万元。
下一步,该县将优化部门协作,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及财政投入机制,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疗机构发展活力,使改革福利真正惠之于民。
(覃荣斌)
新闻推荐
东兰讯
5月30日,东兰县长乐镇召开2016年第三季度低保审核会,确定该镇第三季度停保118户358人,继保176户,新增20户。通过动态管理,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应保...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