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池 今日宜州 今日南丹 今日天峨 今日凤山 今日东兰 今日巴马 今日都安 今日大化 今日罗城 今日环江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今日东兰 > 正文

在东兰土司历史中,它始于宋,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终于民国,共有866年的历史,韦氏土司更换4处衙署…… 荒野中的土司遗迹□ 本报见习记者 潘 剑

来源:河池日报 2020-05-14 05:49   https://www.yybnet.net/

时间一跃千年。

夏天已经来临,红色东兰大地上,夏蝉在树上鸣叫,摇晃在热风里的树叶,在阳光照射下,如微波粼粼。地上,还是那般热闹的风景。只有湮没在历史浩瀚进程的石头,那么沉默,记载着那段沉沉浮浮的历史。

已经记不得多少次,行走在东兰,探访那些被写入、或者没有被写入历史的遗迹。每次探寻这片古老神奇的荒野,总被它厚重的前世今生深深吸引,渴望通过一块石头、一截城墙、一个故事,能够穿越时空,叩响昨天的门,了解到长达866年的东兰土司及土司文化。

坡豪湖底的老城

在盘古开天辟地时,造物主如母亲一般,在东兰县千峰万山之间,划了浓浓的一笔,这一笔是如今尚润泽人民的“脐带”——穿境而过的红水河,它总长115公里。在红水河两岸,许多村落建在绿竹之间,隐隐约约,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

但极少有人知道,在看似平缓红水河坡豪湖的河面下,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提到东兰土司,人们大概会首先想起韦虎臣。韦虎臣是东兰第23任土司,州署所在地是今东兰县武篆镇。

但在此之前,韦氏土司在坡豪起家,后迁入兰阳,移署武篆,定居东兰,终于凤山。那么,坡豪是东兰土司不得不提起的历史。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广源州(治所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县)发生了以依智高为首的“蛮农”起义,他们反叛宋朝,杀死或驱赶地方官吏,自称南王,震动汴京。五年(1053年),朝廷派大将狄青为荆湖宣抚使,挥师南下讨伐侬智高。宋军在南宁郊外的归仁铺(今南宁市东),大败侬智高。依智高逃往云南大理一带,其弟侬日造带同部分蛮兵沿红水河而上,出逃贵州。狄青派都指挥韦景岱追击,自宾阳、都安,进驻木兰峒(今东兰)。战后论功行赏,由庆远府经略题授韦景岱为木兰安抚司,在坡豪州拉屯(今长乐镇坡豪湖一带,大化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被淹没)设立安抚司署,戍守东兰,世袭管理东院、长江、隘洞、都彝、兰木、武篆、凤山、芝山、长里、本农、里拉、泅苟等十二哨地方,兼管平林都铭二里和三旺六里等地。

东兰县志记载:“皇佑五年,朝廷派大将狄青南征广源州侬智高,韦景岱随征‘有功’,被任命为木兰安抚司,设州(司)治于都彝”,“在都彝山下坡豪附近设安抚司署”。

坡豪在东兰城东南约30公里,是红水河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当时军事必争要地。刚刚设州立署的韦氏,亟需休养生息。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封建中央集权鞭长莫及,不可能提供军饷,韦氏土司便实行军政合一的封建领主世袭制。土司被当地居民称为“图岁”(壮话指官最大的人)。

后因军事、政治进展需要,将州址迁到兰阳,坡豪设州时间约50余年。韦景岱之子韦君朝继袭后,成为2代第2任土司。此时,外来的安抚司已成了十足的蛮夷土官。韦景岱死后,建墓于衙署周边。

1992年,因下游建水电站大坝,坡豪湖水面上升,呈现出缓缓平湖。一湖碧水已将那短暂的50年的土司署、州署的遗址淹没。它们已永远被埋在水下,现在只有坡豪湖边的坡照山顶的石台可以作证。

当微风吹拂过湖面,掀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闪闪发光,像碎金,像散银,令人心旷神怡。如乘船游览坡豪湖时,游客知道湖面下躺着一座土司城,或许在恍惚间感觉到,自己正处于时间之中,触摸到历史的流动。

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石墩

在坡豪湖发展壮大的50多年间,韦氏土司考虑到长远发展大计,认为不管是从军事防御,还是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将州署从坡豪迁往有具有利位置的兰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次迁移,土司历经宋、元、明3个朝代逾369年。

在兰阳统治时间最长的韦氏土司们,又有哪些故事?

许多人走在兰阳街头,偶尔在民房的屋前发现一些石墩,虽然年代久远,仍然能看出石墩上有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村民韦家万的家中,存有一块石墩,这块石墩上部有一个凹坑,石墩方形的四面各雕刻着一种动物,可以看得出来是猪、马、羊和鹿。这些石墩头在当地人记忆当中就早有了,但具体有多少年,谁也弄不清楚。一些老人家常常说,他们爷爷的爷爷那个年代到现在一直就有。有人反映说,他们以前建干栏式的木房子,墙基和屋里的柱子下,要选用坚硬好看的石头做基底。有些村民可能就是从衙署里,挖来这些石墩为己用。如果是真的,那这些石墩就是兰阳土司衙属的遗物。我们不知道,石墩在土司府里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但如今进入老百姓家继续发挥余热,也是功德一件。

那么,石墩来源于何处?衙署所在地,已找不到任何踪迹。但在时间的流逝中,它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韦电新,兰阳村一位年近半百岁的老人。他是兰阳村为数不多的还知道一些土故事的人。

韦电新说,距离兰阳街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有一个古墓。据说,这是兰阳第一任土司韦宴闹的墓。这个墓用壮话来讲叫做“提卜岁”。在破四旧之前,墓围及周边石头饰品,没有被人破坏得这么严重,保存比较完整。但有些村民把石头拿去地里面做挡土墙去了,以前还是很壮观的,甚至还有一些生肖的石雕,有猪马牛羊,还有麒麟。各种各样的精美的石雕,经过几十年的变迁,那些石雕基本上都不见了。

在村民提供线索下,找到那座坟墓,它已经坍塌得一塌糊涂,无法辨认墓主人是谁。墓碑丢失,只有一些墓围和墓盖散落在草间,无法想象,这座坟墓究竟经历了什么。村民说,因为没有历史文献记录,加上村民口口相传,都说这是土司的墓。村人也尽可能保护,但无奈力量薄弱。

后来,村民还提及,山上还有一处类似古城墙的遗址,或许是跟土司有关。

为了一探究竟。

在当地青年韦才海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层层草木和荆棘,很快就找到了兰阳村附近的接天皇山(壮语直译)。很快,在一片树林间,找到了的一段石墙,它大约有300米左右。城墙周围,还保存一些圆石头。村民分析说,这应该是古城墙。或者是其它的工事。它只是被埋没在枯枝败叶之中罢了。

站在这段古城墙前,令人思绪万千。山高可瞭望远处,这在冷兵器时代,建设瞭望台是不可缺少的。相传,韦氏土司为了适应当时的防御工作,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土司时常带兵外出参战,在高山上修建宽达五六米练兵用的跑马道,这段古城墙可能是用来锻炼之用,也兼及其它功用。他们在这里练兵的话,一方面的话有他的隐蔽性,另一方在这里也达到他练兵的效果,适合本地“狼兵”的山林的作战训练。

这些上保存的石墩、石块,在被蒙尘了太久的时光之后,终于开始一点一点的撩起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寂静的银海洲跑马场

明代起,疆城广增,人口增多,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兰阳就显得偏隅。

为适应当时政、经济、交通、军事的需要,土司韦兴宗着手建武篆旧州州署,其子韦祖鋐(宏)承袭后,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迁州署到今武篆旧州。州署为军事需要,建有银海洲(现为东里村境内)环山跑马道,演武厅,练兵场,拉丘地下军事工程跑马道等。

明朝中期,日本海盗集团(时称“倭寇”)大肆侵扰我国沿海地区,使东南沿海一带“积骸如陵,流血成川”,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灾难,国家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时恰是韦祖鋐(宏)之子韦正宝任东兰土司,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亲帅属下“狼兵”远征倭寇,成为广西壮族历史上抗倭第一人。相传,韦正宝为了打赢战争,便早早在银海洲建设跑马场。那些士兵们,在练兵场上发挥优势,挥汗如雨,苦练杀敌本领。史载:“……征狼土诸兵(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之兵也;其兵在海内为尤悍,法以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以首级为上功;弘治以后,隶于有司,遇警调用)。”

1509年,韦正宝奉调,率领东兰、南丹、那地等土州的“狼兵”赴广东潮州、惠州,与那里的抗倭部队协同征剿倭寇,屡歼顽敌,战绩卓著。其墓碑有云:“时东广惠潮等府寇作,剽掠横恣。正德己已冬,奉调征剿,身先士卒,勇于就义,劲气忠肝,愁霜烈日争严,矢石亲冒,直抵九连山巢,一鼓而擒之。阵伤。庚午春三月二十三日薨于惠州之行营。”这位爱国土司就这么把热血洒在疆场上,用生命谱写一曲抗倭卫国的壮烈之歌。

韦正宝的长子韦虎臣,生于弘治八年(一四九五年),自幼勤读诗书,还随僧人习武,说其膂力过人,武艺高强,并深通韬略。承袭东兰知州后,1513年,韦虎臣牵调率“狼兵”赴闽、粤沿海,协同当地军民抗倭,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屡战屡胜。村民们说,相传在1516年凯旋班师时,被奸臣严嵩毒害而亡。因他屡立战功,生前,皇帝曾授赐“哀孝忠勇”四字匾额。死后,经其妻王氏和岳父王守仁实奏朝廷,朝廷查明后谥封为“武夷候”,从优抚恤,并将尸体运回东兰,葬于三石镇那腊村。奉旨旌表碑铭二座,赐修饰石人、石马,石狮、石禽上百具罗列墓前。今墓碑及部分石雕尚存,可惜基地于“文革”中被铲平。

现在,站在银海洲上,已然看不见将士们的操练了,寻不着从旧洲直通银海洲山脚七拱桥长达五里的隧道了。当年的热烈场面已经成为烟云了。山顶上四季喷涌的一口泉水也在草丛中隐去踪迹了。

但那段历史,却被记载在史书上。

益寿桥说孝心

在东兰县城,有一座石头砌成的桥,横跨于九曲河两岸,架在清山绿水间,横亘在古今相接处,这座桥名字是益寿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铺就一道四百年的风景,也铺出了一个县城的历史沿革,还有小城百姓的衰落或者兴旺,延伸了昨日的故事。

相传在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土司韦起云的儿子韦应龙为庆贺其母金氏六十大寿,在州治九曲河上建造一座三孔石拱桥,称“益寿桥”,可见当时社会风气之好。

这是关于东兰土司目前保存最好的历史遗迹之一。过去,石桥负担着河边两岸来往之命,现今已经成为游览胜地休闲之所。

韦应龙或许没有想得那么多,筹款建桥庆祝母亲生日,却留下了孝心永存的美名,也告示后人,感恩母亲。

话往回头说。

到了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韦起云觉得武篆地方虽宽,但交通不便,又将州衙迁到现在的东兰城。当时的东兰城山清水秀,东西通畅,南北呼应,交通较便利,是全州政治、经济、军事、交通中心。东有红水河天险,可以行船,西有凤凰三关,利于镇守。韦起云、韦应龙搬迁衙署后,并没有享受多少安宁,而是连年征战,打击倭寇。

韦氏三父子率领“狼兵”抗倭的事实,表现出壮族人民对抗外敌侵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壮汉人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团结互助,保卫国家,这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此后,东兰土司韦应龙之子韦文韬、韦文奎、侄子韦文灿及孙辈的韦继宗继续为国征战,展示了东兰土司的强大实力。尔后,因兄弟相残,内讧不断及旁人所控制,加上遭遇改土归流,包括设立凤山土分州等情况,沉沉浮浮上百年,直到民国八年(1919)凤山土分州改凤山县,土司制度结束。

结语

时间已过千年。

韦氏后裔今犹在,不见当年土司府。

行走在东兰,重访坡豪、兰阳、武篆及东兰县城,走在古城墙上、跑马道间、低矮的墓园间,抚摸着农家门口的石狮、石磨、石碓等遗物,不禁让人想到,所谓遗存,大概是一种残缺之美吧。

新闻推荐

擦亮东兰老区文明底色 访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 张 方

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兰花产业助脱贫2020-05-11 15:06
猜你喜欢:
评论:(在东兰土司历史中,它始于宋,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终于民国,共有866年的历史,韦氏土司更换4处衙署…… 荒野中的土司遗迹□ 本报见习记者 潘 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