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正值“三月三”,金城江区保平乡下洛村举办首届扁担文化节,3000多位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山里,追溯扁担文化,领略民间歌舞,品尝壮家美食,欣赏秀美风光。
一个村承办的文化节
下洛村距离金城江60多公里,四面环山,村民房屋多数依山而建。过去,祖祖辈辈依靠山间良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现在的下洛村已今非昔比,家家建起了新房,水泥路铺到各家各户。66岁的村民覃炳作说,村里每年春节、“三八”妇女节都举行篮球比赛和文艺晚会。每到晚上,村民自发组织球队在灯光球场比赛,村里老人唱响的山歌在山间萦绕。
提及扁担文化节的举办,下洛村村委会主任覃星军说,在壮乡,扁担是吉祥物,它既是人们的劳动工具,又是扁担舞的节奏乐器。在困难时期,一根扁担担起了全家人的衣食,担起了全家人的希望。“虽然现在交通方便,用扁担挑东西的机会少了,但村民对扁担的感情并没有疏远。举办扁担文化节,目的是在追溯扁担文化的同时,以文化节为平台,展示壮族丰富的民间文化,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覃星军同时还是金城江一家电脑公司和一家广告装潢公司的负责人。首届扁担文化节,他既是倡导者又是组织者。
覃星军说,首届文化节基础设施投入较大,铲平荒坡建设一个200多平方米的舞台,建起一座连接舞台的步行桥,还建了一个壮家博物馆。演出舞台三面环水,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实景山水舞台。
从去年底起,河池城区几条主干道竖起了“广西下洛村首届扁担文化节”广告牌,同时在河池各网站贴出了广告。城区内挂了4个多月的150块广告牌,是覃星军的公司免费提供的;此次文化节舞台上的银幕、音响、灯光等设备,也是他花80万元购买免费提供使用的。
当天在舞台上的演出分为3场,覃星军亲自上台主持。上午是扁担舞、师公公鸡舞、师公面具舞、师公刀山火海舞表演;下午是来自宜州、罗城、金城江山歌手表演的山歌对唱;晚上是壮乡民俗文艺晚会,来自金城江、环江、都安民间文艺团体进行精彩的歌舞、小品、民俗表演。
拜祭金扁担是下洛村首届扁担文化艺术的重头戏,游客最感神秘。
上午9时,全体村民由一位长者带领,从村后的社王阁取出一根扁担,授予一对“金童玉女”抬着,村民按照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拜祭。此时,鼓声雷动,来自保平社区的女子舞龙队舞龙助兴,场面热闹。
随后,由舞龙队引领“金童玉女”抬着金扁担走到演出舞台,结束仪式。村民说,拜祭金扁担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活动结束后还要把金扁担放回社王阁,下届艺术节再取出来拜祭。
多地应邀而来的表演队
上午表演中,一支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的歌舞队表演的扁担舞格外引人注目,鲜艳的服饰、欢快的节奏,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歌舞队队长梁月沁说,他们是下坳社区业余文艺队,平时白天出工,晚上集中街道广场跳集体舞。文艺队共有60多人,年龄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60多岁。当天表演来了30多人,“扁担舞的动作是自己编的,服装道具自己做,有邀请我们就到外面表演,既开心又能锻炼身体。”
其他节目的表演者多数也是应邀而来,师公公鸡舞来自都安县下坳乡大旺村,师公面具舞、刀山火海舞来自金城江区九圩镇高合村。
覃星军说,由于筹备时间比较仓促,村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还不多,下一届将着重挖掘本乡本土民俗文化,多上演本地风情的节目。
覃星军介绍,首届扁担文化艺术节得到村民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共筹集资金11万多元。“以后计划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一次,既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河池公路管理局组织3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古朝村,开展“学雷锋为民修路服务日”主题实践活动。
&nb...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