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讯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大桥街有一位64岁的个体户蓝家福,理发和修理自行车悠悠四十载,却有一颗菩萨般的心肠。
1948年,蓝家福出生在澄江河畔的兰堂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他依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上世纪70年代,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蓝家福干起了无本生意──每天劳动之余走村串户理发。当时,国营理发店理一次头发要一毛五分钱,他只收3分钱。一些穷乡亲实在没钱,他就笑笑算了。改革开放后,蓝家福在兰堂村开了间理发店,兼营自行车修理,1998年又把摊点搬到了县城大桥街。
1977年5月,马山县大球村村民覃瑞高到都安县城购买化肥,回到桑里村下桥抽水站时,一个趔趄连人带车翻滚而下,不省人事。出事地点距漩涡飞转的抽水站仅咫尺之遥,过路行人看到了心里“嗖嗖”发毛,站在桥上着急观望。蓝家福见状,毫不犹豫爬到桥底把伤员救上来,随后飞速送往医院抢救,直到覃瑞高慢慢苏醒过来,他才悄悄离开。
蓝家福干的是粗活,却有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面记着附近村庄、街道几十位老人、残疾人的名字和地址。
澄江乡桑里村巴外下队距离蓝家福的理发店2公里,那里住着一家与他非亲非故的困难户韦光革。韦光革的儿子韦周、小孙子韦永正从小残疾,不能行走,一家人生活极为困难。蓝家福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多年来背着工具箱,定时为两位残疾人免费理、推、刮、洗,从不嫌麻烦。韦朋是都安县政府的一名热心干部,经常来蓝家福店面理发,两人就这样熟悉了。2011年6月份,蓝家福叫上韦朋,一起到韦光革家“串门”,将韦家的困难情况整理成材料,呈送县残联。在他们的努力奔走下,终于为韦光革家联系获取两部残疾车。
蓝家福的店内摆有6辆半新旧的自行车,型号类别各异。原来,这是蓝家福为了方便顾客而自掏腰包准备的。长年来,不知解决了多少顾客应急之用。有困难村民前来修理自行车,他还是笑而视之,少收或免费充气、修补的不计其数。
走进蓝家福的修理店,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两扇大铁门上记着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和数据,原来那就是他的“账本”,是进城购买化肥、种子、寻医问药的村民一时告急,托蓝家福帮忙时给记下来的。
蓝家福做好事不留名,不愿张扬,有的好事因时间久远,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行为,群众却记在心坎里。逢年过节,一些得到蓝家福帮助过的村民像走亲戚一样,经常到他家串门。更为有趣的是,有的乡亲子女找对象都托他当“红娘”,希望好人有好报。
(覃宗华)
新闻推荐
都安讯
4月5日16时43分,都安瑶族自治县消防大队接到都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都安往金城江方向大兴路段2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和一...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