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将化肥送到陈干增手中。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人们都在传颂着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环江县公安局驯乐派出所民警,七年如一日,不间断义务扶持弱智残疾特困户陈干增。
3月2日,笔者前往地处黔桂边界的驯乐采访,恰逢派出所所长韦朝灯正准备带领所里民警给陈干增家送化肥和种子,笔者一路随行。
在陈干增家,笔者见到了陈干增和其爱人。今年42岁的陈干增智力低下,听力不佳,口齿不清,表达能力极差。其爱人体弱个小,没上过学,连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清楚。当他们从民警手中接过两袋化肥和两包种子时,显得非常激动,但苦于语言表达障碍,张嘴良久也无法表达。
采访时,笔者艰难地从陈干增模糊不清、断断续续的言谈中,了解到陈干增与驯乐派出所民警亲如一家的来龙去脉。
2004年的一天晚上,时任驯乐派出所教导员的蒙壮强偶然中听到二胡声,爱好音乐的蒙壮强寻声而去,结果发现拉二胡的竟然是一位残疾人,名字叫陈干增。经了解,小时候一场大病,给陈干增留下终身残疾,造成他日后生活贫困,精神忧郁,拉二胡成了他消愁求乐的一件事。
看到辛酸一幕后,蒙壮强回去与所里的民警商量,决定与陈干增“结对子”帮扶,尽力帮助他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逢年过节,民警们都会买些东西前往陈家走访,送些钱物表示慰问。谷子黄了,民警们一同帮陈家打谷子;开学了,又为陈家小孩买书包文具,资助生活费;春耕到了,又筹资买化肥、种子送去。
几年下来,陈干增已把驯乐派出所的民警们当成自己的亲戚,称蒙壮强为“蒙哥”,一遇到什么不顺心事就到派出所倾诉。在民警的鼓励支持下,陈干增在驯乐街上干起修鞋配钥匙的小生意。2006年的一天,一位补鞋匠为了多揽生意赚钱,逼迫同行的陈干增不准在驯乐街上补鞋,并威吓勒索陈干增得50元钱。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后,向补鞋匠讲解法律,最终为陈干增讨回了公道。
采访中,陈干增和其爱人流着眼泪,历数着7年来派出所民警做的一件件好事:2005年,陈干增的爱人因没有户口,办不了“新农合”手续,“蒙哥”便三往贵州从江县,费尽周折为其办了户口迁移,同时免费为陈干增一家人办理了户口簿和“二代证”,解决了他们家因没有户口而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时任副所长的韦朝灯,也带着陈干增多次跑县、乡有关部门,先后为他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手续,使他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逐步走出困境;蒙壮强还曾联系一家木材加工厂,将陈干增安排到厂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尽管派出所换了3茬所长,民警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但帮扶陈家的接力棒却始终没有丢下。
2009年夏季,驯乐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陈干增一家也未能幸免。在洪水暴发的当天深夜,驯乐派出所没有忘记这位“亲戚”,韦朝灯率领刘立红、韦建诚等民警,冒着生命危险把陈家人从危房中救出,捞出生活必需品,尽最大努力减少他的损失。事后,派出所又筹资捐物,解决陈家的生活难题,还为陈家抢收遭灾的稻谷。
2012年春节前,被陈干增称作“韦弟”的派出所所长韦朝灯,与全所民警一道为陈家筹措到2000元资金,并在春节前送到陈干增手上,使他们一家过了个高高兴兴的年。
采访结束时,为了表达自己对派出所民警们的感激之情,陈干增用二胡拉了一曲《南泥湾》,狭小的屋子里,顿时溢满了春天般的气息。
卢伟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点点头,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3月3日,一群爱心小天使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浩阳小学36名师生联欢,唱起歌,跳起舞。小天使们给山区小朋友带来急需的...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