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早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蒙壮强刚刚走进办公室,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远在乡下的“弟弟”又向他倾诉委屈来了。
他的这位“弟弟”叫陈干增,是环江县驯乐苗族乡街上弱智残疾特困户。陈干增自幼残障,半聋半哑,智力远低于常人。他30岁时才从贵州省从江县娶了一位与他条件相似的妻子,并育有一子。一家3口挤住在其胞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由于夫妻俩体弱多病,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经济拮据。
蒙壮强是在2004年调任驯乐派出所指导员时认识这位“弟弟”的。当时他在走访中看到陈干增家的贫困状况后,立即发动派出所民警对陈干增一家倾情扶持相助,为他家解决了消失10多年的户口问题,联系一家木材加工厂,安排陈干增到厂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养家糊口。逢年过节,蒙壮强都买些东西前往陈家走访,或送些钱物表示慰问。谷子黄了,蒙壮强组织民警帮陈家打谷子;春耕到了,他筹资帮陈干增买化肥、种子。久而久之,陈干增便把蒙壮强当作自己的亲哥,有困难便找他倾诉。
2007年底,蒙壮强调离驯乐派出所时,陈干增一家痛哭不已。在蒙壮强的带动和影响下,驯乐派出所接过接力棒,继续照顾陈干增一家。如今8年过去了,派出所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义务扶助陈干增一家的传统却从不间断。蒙壮强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这个“穷亲”。
前几天,陈干增为一些琐事与邻居争吵,用石头砸了邻居的门,社区领导叫他向邻居道歉,他觉得很委屈,便连续几天打电话向远在县城的“哥哥”哭诉。经过蒙壮强的多次说服,他才懂得自己错了,愿意向邻居道歉。
蒙壮强与残障人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在1995年加入公安队伍之前,他是长美乡八福小学校长,当时,他的身边天天跟着一个被人称为“校长勤务兵”的智障聋哑男子。该男子叫蒙可学,住在学校附近,比蒙壮强小两岁,其家境贫寒,父母早逝,自幼残障,无人照顾,终日走东家串西家讨饭吃,经常受人欺负。蒙壮强到八福小学任教后,主动让蒙可学来与自己共同生活,供他吃饭,供他衣穿。旁人觉得奇怪:“他那么邋遢,跟他一起相处,你怎么吃得下饭?”蒙壮强只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随着感情的加深,蒙可学只要看到蒙壮强的手势就知道要做什么,而别人任你怎么使唤,他都一概不理。1995年,蒙壮强转入公安队伍,在离开家乡的时候,蒙可学到他的老家哭了一整天。此后,每到节日,蒙可学都会到蒙壮强的门前守候,盼望“亲人”归来。而蒙壮强也不忘自己的“穷亲”,除在平时经常送些衣物等生活用品外,节日回家都忘不了叫蒙可学来相聚,18年来,从未间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周剑峰
通讯员
莫鲲飞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住建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不定期检查该县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排...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