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盛勇)
6月11日下午,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广西优秀共产党员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金城江举行。报告会以“足印”为主题,真情讲述了曾馥平18年扎根河池山区扶贫的感人故事,追溯曾馥平“真扶贫”一路走来的深刻印记。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市长何辛幸,市政协主席刘先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市领导秦斌、汪利生、陈刚、黎丽、罗建文、黄光华、莫宏盛、韦祖林、覃现超、韦凯钟、于桥生、马丹葵等到会聆听报告。
黄世勇在致辞中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举行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目的是通过学习曾馥平同志的先进事迹,立足岗位作贡献,在推进“五大工程”和实现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努力建设幸福河池中,继续保持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黄世勇指出,向曾馥平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扎根基层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岗位立业,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服务群众、潜心干事的务实作风;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们要以曾馥平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在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五大工程”中创先争优,努力推进全市各项工作上档进位;扎根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实践之中;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全市人民的安康福祉紧密联系起来,创造自己最美的人生事业,留下无悔的人生追求;凝心聚力,解放思想,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开创河池发展新局面,谱写河池发展新篇章。
报告会通过记者现场采访、现场报告、电视纪录短片,把在场的所有人带到了曾馥平工作、生活的扶贫一线。1994年6月,曾馥平从湖南长沙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参加科技扶贫工作,一呆就是18年。18年来,曾馥平根扎基层,致力科技扶贫,给环江带来“生态扶贫”的新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誉为“肯福模式”,为当地科技扶贫、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18年的斗转星移,迎来了岁月的春华秋实,曾馥平先后获得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荣誉(奖励)。
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情讲述,再现了曾馥平的感人故事。追溯曾馥平一路走来的印记,踏遍大山,只为荒山披绿;走遍环江,誓为消除贫穷,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只有默默无闻的足印。
“我是一个来自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土地是我永远的根,人民是我永远的根。如果这里的人民还需要我,我继续留下来!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我愿意继续做一名战士,以战斗的姿态迎接艰难的挑战!”曾馥平在报告会上坚定的决心和真情的表态,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曾馥平的感人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和鼓舞。市民政局干部、金城江区九圩镇红渡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尚东说,听了报告后,深受触动。他表示,将以曾馥平同志为榜样,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在河池开发扶贫攻坚中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今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助推蚕业增产蚕农增收。截至5月底,该县桑园面积16.25万亩,新增桑园面积3500亩,优良蚕品种饲养...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