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剑平)
今年开春,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弄模村的瑶族老人蒙志波,告别了祖辈居住的偏僻山弄,与60户瑶族农户搬进紧靠公路的九香瑶族新村,住进新房。这是河池新阶段开发扶贫中农民得实惠的生动缩影。
给大山里瑶胞带来实惠的是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据悉,河池市5292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最新实施的消除茅草树皮房政策。5月底前,全市共投入项目资金15873万元,平均每户获得政府建房补助近3万元,5292户群众彻底告别茅草树皮房。
国家实施新阶段开发扶贫计划后,河池被划定为全国重点扶贫区域,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河池市现阶段贫困人口达162万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缺乏、贫困人口多,返贫率高,仍然是全市新阶段开发扶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切实转变扶贫工作思路,从过去“扶贫开发”转为“开发扶贫”,即从外部扶贫为主转向从内部努力为主,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自强自立、开发为重意识,加快脱贫步伐。制定出台《新阶段开发扶贫攻坚工程行动计划》、21个相关配套文件,以及7个扶贫产业系列规划文件,确定新阶段开发扶贫以村为单元,以屯为基础、以农户为对象、以项目为主要内容,做到扶贫项目覆盖到村、到屯、到户、到人。
基础提升,是河池市大力实施新阶段开发扶贫攻坚的基础。上半年,河池市集中开工总投资5.33亿元的110个开发扶贫攻坚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4562万元实施通建制村水泥路项目,投入7588万元完成425条屯级道路建设;已投入1.43亿元,实施7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已投入6241万元,实施1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完成坡耕地改造面积1.24万亩……
实施“整乡推进”扶贫攻坚,是今年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县城13公里,全乡人口21151人,其中就有接收县内外贫困移民12350人,基础设施落实、贫困人口多、返贫率高是该乡的乡情。
自今年4月份“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项目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整合29个市直部门以及环江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大安示范区基础升级、产业带动等10大示范工程,规划项目投资6.4亿多元。目前,该乡通村屯道路、房屋立面改造、校园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红心香柚、甘蔗、桑蚕种植已初具规模。
产业带动,是实现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最重要途径。经过多年扶贫攻坚,河池市扶贫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没有一个能够覆盖全市贫困山区的扶贫产业,扶贫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是制约贫困群众长期脱贫致富的最主要瓶颈。
为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市委、市政府结合河池实际,提出了以“会战形式”,在全市因地制宜培植发展核桃、油茶、火麻、香猪、瑶鸡、高淀粉红薯、桑蚕、糖料蔗等八大产业,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体系。其中,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发展,既可以治理石漠化、改善大石山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以成为山区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长期的致富产业。
为了实现2015年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00万亩目标,目前,河池市加快制定核桃产业化规划编制工作,从云南等地引进专家,对核桃规划布局、种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目前,全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经费落实、人员配置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经过半年来的认真谋划,河池市新的扶贫方向和目标,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扶贫成果惠及群众,真情扶贫温暖人心。
新闻推荐
今年前6月河池市发放2.3亿元低保金救助困难群众299余万人次
本报讯
(记者
周剑峰
通讯员
韦棉英)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低保办获悉,今年上半年,河池市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约2.3亿元,救助生活困...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