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覃楚芳 实习生 杨天宇 通讯员 廖泉森 摄影报道) “你见过野人吗?”“古滨河有一座山不仅是野猪、猴子出没的地方,而且还居住着一个‘野人\’。”这是日前记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听到最多的“传说”。
这个年代还有野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底,8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人们所说的古滨河。此河位于川山镇社村下寨屯,河边有座高耸葱郁的山,山脚下有两个山洞面向河流。据说,这两个山洞就是“野人”的家。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山洞转弯处闪出一个酷似野人的人:头发胡子长而花白,凌乱地垂着,衣服破破烂烂。
有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川山镇人们所说的“野人”。此时,他正往山洞里搬柴,听到有人叫他“二乐”,便停下手中的活,口里嗯嗯啊啊不知说些什么,快步朝我们走来。有人给他递过一支烟,他欣然接过放到嘴里,让人帮点着。之后,“野人”一边熟练地吞云吐雾,一边嗯嗯啊啊用手比划,看到有人给他拍照,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川山镇镇政府综治办主任蒙小庆介绍,此“野人”是川山镇社村下寨屯村民,叫玉二乐,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自小好吃懒做,他有个哥哥也跟他一样的脾性。上世纪70年代,在父母年老无法再养活他们的时候,20多岁的玉二乐兄弟便双双搬到这个山洞里居住,变成“野人”一般。
蒙小庆说,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到处游荡寻找村民种植的玉米、稻谷、花生、红薯等充饥。平时不换衣服不洗澡,不理发,吃喝拉撒都在洞里,搞得山洞臭气熏天。间或,两兄弟会下山买些盐、油、烟等。有路人或游人经过山洞,他们会伸手向人要钱要烟。
蒙小庆提到,当地政府给他们在村里建有房子,让他们搬回来居住,但他们说房子太热不好住。劝他们下山来耕种家里的自留地,自力更生过日子,他们也不听,只好把他们列入低保对象,每月给些钱买盐买油买米,此外,还发给他们一些衣服等救济品,还间或给他们理发。
川山镇派出所的民警说,对于他们兄弟俩,民警没少操心,每逢刮风下雨,遇上旱涝灾、地质灾害等,民警都要去查看他们是否安全。
玉二乐的父母、兄长去世后,家里已没什么亲人。如今,只剩下他独自在山洞过着“野人”生活。由于长期不与人交流,说话口齿不清,无人听得懂他的嗯嗯啊啊话语。
图为“野人”玉二乐。
新闻推荐
环江讯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启动企业整合重组改造新引擎,助力产业增量提质转型升级,...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