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黎丽(右二),自治区卫生厅妇幼处处长陈荔丽(左一),市卫生局局长韦东禄(右一)在市妇保院院长王敏(左二)的陪同下,到该院检查指导创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工作。
近几年来,市妇幼保健院荣获的部分市级以上荣誉。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全景。
这里是生命的摇篮,千万个婴儿在此发出了第一声啼哭,向世人宣告他们的诞生;这里是救死扶伤的殿堂,无数个生命濒危的患者战胜死神威胁,重获健康的生活;这里是健康的乐园,近200名医务人员精诚团结,做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守护神……
河池撤地建市的10年,也是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发展极为迅速的10年,这10年来,该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稳步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突出妇幼保健特色,使医院综合实力显著提高,谱写了医院40多年发展史上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励精图治求发展
臻于至善秀杏林
据了解,河池市妇幼保健院隶属河池市卫生局,是一所全民所有制全额拨款性事业单位。始建于1965年10月,原名为河池地区妇幼保健站,1986年2月升格为河池地区妇幼保健院,2003年3月改为现名。医院占地面积5965.73平方米,建筑面积15860.6平方米。编制床位9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张;编制人数105人,2011年有职工195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中级职称76人。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医院已从当年条件简陋、功能单一的妇幼保健站发展成为一所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承担全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工作。医院环境幽雅,科室齐全,开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外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科室。拥有彩色B超等万元以上设备66件(台),全院固定资产3079万元。
多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依照《母婴保健法》,围绕“两纲”目标要求,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9.56/10万,而2002年高达120.25/10万;2011年住院分娩率为98.76%,2002年为58.04%。在业务收入方面,实现了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多年努力终于换来累累硕果。这10年来,医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妇儿工委办公室授予“广西实施降消项目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厅授予“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卫生统计工作先进集体”;河池市政府授予“全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市直属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河池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生工作先进单位”;河池市物价局授予“价格诚信单位”; 河池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河池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金城江区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为“平安单位”;河池市文明办授予“河池市文明单位、河池市和谐单位”;河池市卫生局授予“河池市防治艾滋病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池市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河池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10年追求,10年创新,创造10年辉煌。多年来,中国政府以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这项工作。从2002年以来,在河池市委、市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该院始终坚持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为龙头,以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两个系统管理率为工作重点,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狠抓基层产科建设,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落实有关项目补助政策,使各项妇幼指标达到了年度目标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的服务范围从孕产期保健扩展至覆盖妇女、儿童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服务。服务内容也从单一临床检查扩展至保健指导,心理咨询,常见病、慢性病、精神疾病以及意外伤害预防。尤其是国家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等服务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后,该院形成了包括免费婚检、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新生儿保健和产后访视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规范到0岁至6岁系统管理,截至2011年,孕妇保健覆盖率为98.44%,而2002年时仅为74.71%。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该院始终坚持与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明确职责,层层抓好落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转变接生员职能,使原来的家庭接生员变为产时护送和产后访视;二是加强对妇幼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妇幼人员的素质;三是部分有条件的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免费接送孕产妇,免费住院待产、送鸡蛋和婴儿服等人性化服务,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提高产科质量和农村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据统计,全市2011年住院分娩率为98.76%,而2002年时仅为58.04%;2011年,河池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9.56/10万,而2002年时高达120.25/10万。
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统计情况看,河池市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75‰,而2002年时高达28.5‰;2011年婴儿死亡率为6.84‰,而2002年时达24.1‰;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4.08‰,而2002年时达15.63‰。
另外,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河池市201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11‰,而2002年达1.51‰。
为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河池市于2009年12月28日启动孕产妇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服用范围包括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该院认真组织实施,按流程要求完善各种记录,做好叶酸免费发放,同时做好随访与质控,使本市目标人群免费补服叶酸能有序地进行,服用率明显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市孕产妇服用率为45.96%,但2011年,全市孕产妇服用率达89.25%。
加强疾病防控能力
保障母婴安全健康
在大力做好“降消”项目的同时,该院还进一步加大对“一免两补”、“两癌”、地中海贫血防治,以及传染病、常见病防控等工作的力度。
据了解,“一免两补”项目是指为河池市每对未婚育龄青年提供免费婚检、农村孕产妇提供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针对这项工作,该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孕妇学校、媒体广播、下乡义诊、展板、宣传册等,有效提高了群众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据统计,2011年河池市的免费婚检率为95.81%,而2002年仅为26.59%。
2006年以来,河池市“两补”的试点工作定在宜州市和大化瑶族自治县,2012年7月开始全市全面铺开,目前工作有序进行。据了解,2006年,试点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仅为3.26%,产前筛查率为1.65%,到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1.93%,产前筛查率达33.2%。
“两癌”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关爱女性健康的公益活动。2009年至2011年,河池市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定为“两癌”试点项目县,2012年9月扩展至宜州市、大化县。对于女性常见的宫颈癌、乳腺癌等妇科病,设立项目县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检查,力求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据统计,2009年,试点项目县的乳腺癌筛查率为357.4%,宫颈癌筛查率为106.28%;2011年,试点项目县乳腺癌筛查率为106.2%,宫颈癌筛查率为102.51%。
从2009年开始,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幸福工程,制定本市地贫实施方案,加强对市级地贫分中心及县级初筛实验室能力的建设,按规定落实补助政策,努力完成任务,地贫筛查率逐年提高。2011年,全市地贫筛查率达75.82%,而2009年仅为31.86%。
此外,从2010年11月开始,河池市全面启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市、县级项目办相继制定《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领导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签订责任状,指定专人负责全市项目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切实做好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检查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经过一代代妇幼人呕心沥血,艰苦卓绝的奋斗,河池市妇幼保健院的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主要工作指标均达到自治区、市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展望未来,国家已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各项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肩负着全市妇女与儿童安全健康的河池妇幼人,将满怀坚定的信心,努力为实现河池妇幼卫生事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谱写出新的壮丽篇章。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展示交流“271”课堂教学模式成果,10月23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初中英语“271”课堂教学模式比赛在环江一中举行,由各中...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