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林郁婷
记者
李晓贞
特约记者
韦继辉)12月,正是黄帝柑大量上市的季节,趁着周末晴好天气,在市城区工作的黄先生和朋友开车来到环江琼园旅游山庄游玩,临走前装了二十几箱黄帝柑果,他计划留一点给自己吃,余下的送给亲朋好友品尝。“我们这里的果子都供不应求”,“庄主”欧永成说,庄园产出的鲜果和杂交野猪、果园鸡等都是绿色生态食品,加上园内风景优美、娱乐设施丰富,一年来玩的游客达3万多人次,除了河池本地的,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
这是环江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河池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带动下,结合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日前,环江县委书记蒋向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环江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首先就是要打好“生态”这张牌,带动全县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环江境内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特别是毛南族文化,神秘而独特,其重要载体毛南族“肥套”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环江森林覆盖率达66.08%,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广西第四林业大县,县内有木论、九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环江、小环江两条河流贯穿环江南北。
但由于种种原因,环江的旅游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和粗放型阶段。旅游基础薄弱,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少、知名度不高,提升吸引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县境内景区景点犹如深山玉璞、大多处于天然未雕琢状态,亟待着大力开发推介。”蒋向明说。
为此,环江邀请自治区专家编写了《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致力于打造打造毛南族文化旅游品牌、喀斯特生态旅游品牌、飘香美食旅游品牌等3大旅游名片。
环江计划利用木论和九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名气,着力打造高端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今年11月,环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材料已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广西目前唯一一获此殊荣者。同时,近年来,环江还成功开发了牛角寨瀑布群景区生态旅游景区景点,投资1千多万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重点培育田园山庄、冰绿岛度假山庄等多个农业旅游点,其中大才乡新坡生态农业村、杨梅坳农家乐、琼园农家乐已被评为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该县以一年一度的“分龙节”不断努力做大在区内、外的影响力,建成毛南族博物馆并全面对外开放,创建位于思恩镇的陈双民族村旅游区等,进而打造出毛南民族文化独特的旅游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提高档次、做好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环江的毛南族文化和喀斯特生态特色,着力打造出旅游精品,培育若干具有区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形成整体产业竞争优势,并通过深度挖掘优秀的地域文化,提纯、提升环江旅游的品位和内涵,将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环江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环江讯
“对孩子们来说,这么多钱是很有诱惑力的,但两个孩子一分不动归还失主,这种行为让人感动。”近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的很多群众,言及该镇莫...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