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右四)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右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右二),市委副书记秦斌(右一)的陪同下,到环江新坡平治屯调研。卢增令 摄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中)在市长何辛幸(前左二)的陪同下,到环江调研石漠化治理工作。韦继辉 摄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左一)在环江县委书记蒋向明(左二)、县长黄炳峰(左三)的陪同下,到广西环江环驰拖拉机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卢增令 摄
在天下第一傩——环江民族文化广场傩面雕塑下开展民族文艺活动。
卢增令 摄
美丽的毛南移民新村——高龙屯。
韦继辉 摄
打造河池“后花园”
城镇面貌展新颜
十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标准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基本形成独具毛南风情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工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自然山水县城。
在城镇化建设当中,环江县以“城乡统筹、适度改造旧城区、重点建设新城区”为目标,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骨架,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城镇空间格局,改造城东、开发城西、美化城南、拓展城北,进一步加大河池·环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力度,促进黔桂粮油食品物流中心、环江金融一条街、毛南民族风情一条街、环江大广场、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和名特优产品研发中心等建设项目的落实、竣工。目前,环江县城镇面积扩大到13.36平方公里,县城区面积达9.0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达15.3万人,成为河池市的“后花园”。
环江县以县庆20周年为契机,努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加大对城市网架网路建设。截至目前,县城拥有城市道路39公里,道路面积64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33平方米,安装各种镭射景观灯、高杆灯、照明路灯1499盏,县城区绿地面积195.1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10.4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9%,绿地率36.6%,人均公共绿地10.05平方米。同时,旧城区837个单位和住户完成建筑立面装修,累计完成装修面积15.8万平方米,投资705万元,旧城区改造完成率达98.6%,使旧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该县以创建最佳宜居城市为契机,县城交通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县城主次干道上的1400多盏路灯亮灯率达99%以上,城市出租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一个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新环江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全力扶贫攻坚
增进民众福祉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环江县倾全县之力狠抓扶贫工作,在毛南山乡的广袤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幅扶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环江县全力实施易地扶贫安置工作。截至2011年,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在8个乡镇50个行政村征用土地38万多亩,设立移民安置点322个,安置移民1.4万户6.647万人,移民群众基本过上了温饱生活。
从2005年起,环江县分批实施“整村推进”工作。以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统筹协调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贫困村水、电、路、沼气池等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底,共投入资金近1.8亿元,修建通村路及屯级路1906.72公里;建沼气池8540座,解决71个屯1541户的用电难题以及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改造茅草房169户;扶持种桑种果9708亩;培训农民实用技术1.01万人。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环江县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思路不动摇,多措并举,重点扶持菜牛、香猪饲养和种桑养蚕、种植糖蔗等优势特色产业。2004年至2011年,共投入重点产业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扶持近3万户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饲养母香猪、母菜牛和种植糖蔗,使群众收入大幅提高。
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之后,环江县更是将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今年至今,先后启动了万亩优质红心香柚项目,真丝家纺项目,思恩镇西南、耐禾两村土地整治项目,川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龙门公园”、“江滨公园”、“外滩1号”三大城建项目、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等开发扶贫项目,总投资达6亿多元。
此外,今年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区实施“整乡推进”扶贫新模式,并确定环江大安乡为示范区。环江县高度重视这次机会,以“十大工程”为重点,以“乡六有、村六有、屯八有、户八有”为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先后升级、改造、修建和硬化通乡公路、通村公路、通屯水泥路、屯内道路30多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及水库除险加固4处;完成塘官屯新貌新风示范点、中田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主体项目建设;落实核桃、红心香柚种植土地近1.4万亩,完成挖坎、施肥回土6100亩;扩种良种甘蔗、良种桑苗3978亩;完成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各种农作物种植8775亩,食用菌制棒接种50万棒;开展“一屯一能人”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546人次;实施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截至今年10月25日,“整乡推进”项目已实施子项目84个,整合资金近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创新党建工作
建设幸福环江
十年来,环江县党建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获得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好评。该县先后荣获“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和河池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等20多项区市奖项。其中,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广西日报》、《河池日报》分别报道了该县创先争优的活动成效和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2012年5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的《石头上的新绿》,报道了环江县科技副县长曾馥平的先进事迹。
首先,环江县通过加强组织体系、抓好骨干队伍和阵地建设,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先后组建屯级党支部211个、屯级党小组651个、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支部党组织4个、“两新”党组织53个,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通过强化党委班子领导信访维稳“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三个靠前、三个第一”责任制,成功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加快幸福家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环江县紧贴实际,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强化党建活动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6个、先进典型16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43个、先进典型137人。通过创建生态型、经济发展型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3个,创建“科技茶吧”、“科学养猪协会”等农村致富团体16个。此外,“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党组织工作模式和“六联六促”、“三联六制四创四心”工作机制等,涌现出平治、外吉屯等党建工作示范村屯。现在,“家园”党建品牌已成为全县的工作亮点。
再次,环江县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为党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分别在环江、河池、南宁举行,成为全县广大党员践行宗旨的一面鲜红旗帜。
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举措,环江县凝聚了广大党员的力量,形成了全县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创先争优专项表彰活动中,该县被评为全国、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2人,区市“先锋力量——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2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3人。
此外,环江县通过激活基层组织活力,推行村干部“一学二诺三亮四评”工作机制,推行屯级党群联席理事会创建活动,报批“一事一议”等项目418个,争取资金3258万元,自筹资金319万元,拉动社会资金814万元,受益群众22万人;通过开展“结对共建大行动”、党群共建、主题党日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452件,解决资金580多万元;全县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有声有色,环江《惩防理论探索》一书于今年10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实行“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制来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三年来,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该县的组织工作四项指标均排在全市前列、全区第一档次。目前,基层组织工作的创新激荡着广大党员群众的心田,激励着全县各族人民朝着幸福环江的目标奋勇前进。
增量提质
实施“亿元财税”工程
一直以来,环江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拥有工业企业673家,主要涉及有色金属、黑色冶金、农林产品加工、煤炭、建材、电力等行业。但今年以来,受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该县有色金属和黑色冶金企业全部停产整治,造成工业经济和财税收入严重滑坡。
为实现工业经济的可续性发展,环江大力实施农林产品加工“亿元财税”工程,努力提高林产、蔗糖、茧丝加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做强工业与富民强县相促进,实现产业发展和财税增收相协调,打造环江财政第一支柱。
据了解,在林产方面,环江县拥有森林面积45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010.8万立方米,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总量的18.63%。其中,全县速生丰产林基地已突破40万亩,桉树速丰林38万亩,是广西速丰林大县之一。从林产加工业看,该县低产林、老龄林等更新改造基本完成,资源单产提高潜力大。根据现有的林木资源测算,木材采伐量可以从现在的40万立方米增加到60万立方米,资源潜力较大。目前,全县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18家,门类齐全,年加工能力达60万立方米以上,加工潜力大,产业发展潜力大。今年,重点推进企业重组改造,支持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为今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环江县土地、山丘较多,具有良好的甘蔗种植基础。据计划,到2014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单产从现在的3吨/亩有望提高到2014年的4吨/亩以上。同时,当地制糖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日处理甘蔗能力提高到5000吨左右,为蔗糖产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加工平台。
这几年来,环江县种桑养蚕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每年平均增加1万亩,2011年达15.5万亩,预计到2014年桑园的面积将稳定在18万亩左右,鲜茧产量1.9万吨,干茧产量7500吨。
同时,为确保“亿元财税”工程顺利实施,环江县依托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加快推进农林产品加工业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生产从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实现产业增量提质和增效,具体目标是:到2014年全县农林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要达到2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2010年)农林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5亿元的两番;实现财税1亿元,超过有色金属业实现税金,实现经济总量、质量、效益三提高。
环江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实施农林产品加工业“亿元财税”工程,有利于调整全县的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打破“有色金属”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构造环江产业发展新体系;有利于提高全县70%以上的土地和60%以上耕地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增加全县70%以上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加快农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
新闻推荐
打造一流就医环境 服务毛南山乡群众 ——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环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8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