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法院创新矛盾调处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无诉社区村屯”创建活动。去年以来,该院先后在水源镇山洞村、大安乡才平村挂牌成立示范点,设立了驻村法官工作室,法官深入最基层,“面对面”帮助群众,“心贴心”为群众解决困难,“实打实”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排除矛盾纠纷,就地调解,收集村情民意,服务新农村建设。
由于该院在“无诉社区村屯”示范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绩突出,创建工作开创了河池乃至广西的先河,多个兄弟法院先后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并给予肯定与好评。
有针对,有重点,普法提升村民法制意识
万事开头难,创“无诉社区村屯”工作应该先从哪方面着手,成了环江法院领导班子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该院法官深入村屯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经过调研,发现村里的群众法律常识欠缺,也因为知识的短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针对这一情况,该院把普及法律、法规,讲解国家各项利民政策,作为了创建无诉社区村屯的首要任务。
为有效地普及法律法规、国家各项政策,该院结合群众的法律需求,开展全方位的法律宣传,有针对性地采取出板报、办专题讲座、巡回审判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重点定期举办“普法进村屯”活动,在圩日开设普法宣传摊点,在村委设立法制宣传栏,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
同时,该院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讨论、庭审观摩等形式,对村屯、社区调解组织调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加强对调解员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调解程序的培训和指导。
自创建“无诉社区村屯”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共接待群众340人次,举办讲座21次,解答法律咨询45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单超过4000份。经过努力,试点村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谐观念普遍得到了提高。
讲互动,强合力,构建起“三调”联动模式
在创建“无诉社区村屯”的过程中,环江法院从村屯的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诉前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该院积极向环江县委政法委汇报,得到政法委大力支持,由法院主导,把综治办、公安、检察、司法、信访、国土、林业、住建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纳入创建工作中来,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联动、防范联动、调处化解联动的“一条龙”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实现管理资源共享、职能优势互补。
“群众有矛盾,驻村法官主导调解,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各部门也参与调解,一级级、一层层调解,这样,就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诉纠纷化解机制功能,形成矛盾纠纷调处的合力,矛盾纠纷在进入法院之前就得到有效化解,从而实现‘无诉\’的目标。”环江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洪斌说。
去年以来,经该院主导调处,多部门联动,诉前调解、化解涉林纠纷、土地纠纷7起,调处率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快调处,速协调,让矛盾纠纷在村中了结
挂牌成立无诉社区村屯示范点之初,环江法院就定下把纠纷化解在萌芽、在基层,实现“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的工作目标。如今,环江法院在示范点实现了这个目标。
“虽然村里还有一些山林、土地纠纷,但驻村法官工作认真负责,倾力为大伙调解。现在,村里做到了小事不出组,不出屯,大纠纷出不了村里。治安好了,村里的建设也跟着红红火火。”无诉社区村屯示范点群众高兴地说。
而实现上述目标,驻村法官工作机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院在试点村屯建立“法官工作室”,指派业务娴熟的法官包片到村屯,驻村法官轮流、定期、定时到村里巡回办公,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处理问题。据统计,创建“无诉社区村屯”工作开展以来,该院6名驻村屯法官指导村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36件,发现、消除矛盾苗头16起。
提建议,促建设,村屯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环江法院认为,创建“无诉社区村屯”的目标是“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而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越来越幸福。
明伦镇中和桥一带的群众,去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并走上致了富路。村里的群众都说,是驻村法官谭泽川带领并资助5000元给他们买化肥,让他们的事业走得更顺,也让他们更有信心,一同走上富裕之路。
大安乡金桥村是全市种植核桃的示范点,环江法院的法官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并投入资金20000多元,帮助金桥村的群众种植核桃75亩。村民说,有了法院的支持,他们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大家忙经济、忙发展都忙不过来,谁还有那种闲心去搞摩擦?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该院下足了功夫。驻村法官不仅调处纠纷,还协助帮扶各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帮助,筹集资金资助留守儿童,开展村民共建等活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先后为示范点及联系村委会投入公共设施建设、救灾款物折合2.8万元。
新闻推荐
环江讯
4月26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供电服务站全体农电工当起义工,清扫当地水泥公路。当天,农电工统一着装,经划分区域...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