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其中,广西新增24处。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腾山古墓群(清代)和宜州市会仙山摩崖石刻(宋至民国)2处入选,加上之前入选的红军标语楼和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目前,河池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对河池市来说,此次新增的2处“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契机。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环江县下南乡堂八村西北部凤腾山东南面斜坡上,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墓群从山脚排向山顶,分布大小古墓数百余座。有碑文记载的墓,绝大多数为清代不同时期所葬。凤腾山古墓群是迄今毛南族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墓群。毛南族谭氏始祖谭三孝的墓穴就安葬在这里,这对研究毛南族的历史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会仙山摩崖石刻位于宜州市城北会仙山。摩崖石壁上有历代碑刻60块,涉及宋、明、清等朝代重要人物。其中,著名的有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等《唱和诗碑》,为全国仅存的太平天国诗文石刻;宋代《五百罗汉名号碑》刻于元符戊寅年(1908年),是全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此外,还有婺州双林寺善慧大士《化迹应现图》、徐嘉宾《述职碑》等。会仙山摩崖石刻,对研究宜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太平天国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梁世甲)
新闻推荐
环江讯
“希望这本册子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日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领导在谈到该县编印...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