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和德胜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但垃圾在被丢弃后将何去何从呢?6月15日上午,本报组织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的33名校园小记者,到位于宜州市德胜镇的德胜垃圾填埋场开展为期半天的采访实践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小记者逐一参观了新建填埋库区、垃圾填埋现场及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一步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德胜垃圾填埋场是河池史上第一座高标准建设的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占地面积380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400吨。处理工艺参考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潮流,设计采用较先进的“高温好痒堆肥+焚烧+水平防渗单元式分层卫生填埋”等三合一综合处理工艺,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该垃圾场项目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有办公楼、分选车间、堆肥(一次发酵、二次发酵)车间、垃圾肥成品库、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沥液处理站等。
“在车上还行,但车门一打开,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酸臭味,跟发酵了很久的味道一样。”当天上午,当小记者刚从大巴车上下来时,鼻子便感受到一股“风暴”。“呵呵呵,小记者们,这点味道就接受不了啦,呵,这只是药水的味道,不是垃圾的臭味。”看着小记者们的样子,负责讲解的秦主任立刻解释。“那为什么要撒药水呢?”听到秦主任的话,小记者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夏天太热了,垃圾容易引来苍蝇,撒药是为了灭蝇。”秦主任说。他说完后,便带着小记者们来到垃圾的填埋场地,看到场地内覆盖着一层层薄膜,小记者立刻来了兴致。“这个是什么?”小记者们问道。“你们眼前看到的白色的是土工布,在它的下面有黏土层、砾石层、污水收集管道等,还有一层黑色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具有很强的防腐、防渗性能,它们共同构成防渗系统,防止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秦主任耐心地讲解着。小记者们认真地观看与聆听,对垃圾处理工作增加了新的认识!
参观完卫生填埋场后,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小记者又参观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看着一个个“庞然大物”,小记者迫不及待地了解情况。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他们也进一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过现场参观、体验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环卫工作非常重要,环卫工人很辛苦,要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理念。
新闻推荐
治愚与治贫并重 治病与关爱同行 环江“幸福工程”助力计生家庭奔富路
环江讯 “去年,我的小型养猪场共出栏肉猪600多头,给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仅用2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真是太感谢计生协会了……”6月10日,环江...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