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面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作为基层法院,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将各类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中,主动将视线转向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广大农村,将该院所有的法官下派到全县12个乡镇143个行政村,宣扬法治,调解纠纷,帮助生产,以特有的方式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为环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为了农村和谐稳定
2014年3月初,环江县城的寒意还未褪去,街头随处可见衣服厚厚包裹着的人们。就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在环江县人民法院大院内,全院73名法官和书记员神情肃穆,列队整齐。随着该院院长覃洪斌的一声令下,73名干警背起行囊,向全县143个行政村进发,“驻村法官”的大幕由此拉开。
近年来,环江法院案件受理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涉及农村、农民的案件数上升明显。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该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思路,将提前化解农村各类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倾全院之力确保环江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们每年受理的案件中,有80%以上的案件来自农村。因此,只有农村稳定了,全县的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为了将农村各类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整合司法调解、诉前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驻村法官活动,充分发挥法官法律专业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群众有矛盾,邻里有纠纷,驻村法官都要主导调解,村民委员会和其他部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使村里发生的纠纷在村里了结,实现‘无诉\’目标。”该院院长覃洪斌说。洛阳镇是覃洪斌的驻村联系点,两个多月来,他多次与该镇村组调解员谈心,实地化解群众纠纷6件,群众很满意。
据悉,“法官驻村”工作是该院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自选动作”,也是该院全面建立法官联系基层村组、社区机制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不搞形式主义”
驻村的法官能为村民们做什么?是不是在村里露一回脸就走了?2014年5月22日,记者随该法院的同志来到广西整乡推进试点乡镇——环江县大安乡环界村,这里有一个“驻村法官”的工作室。面对法院的同志,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们不搞形式主义。‘驻村法官\’活动是我们法院今年的工作重点。为了防止活动走过场,我们要求驻村法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每周必须与村干部电话联系一次,每月至少进村走访调研两次,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送法下乡宣传。此外,为了监督驻村法官工作,我们成立了督导组,对驻村法官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群众不满意的法官,我们将取消其评先资格,并严格追究责任。”该院副院长莫木顶说。
当日,在“驻村法官”工作室,记者看到,一块崭新的“驻村法官”工作牌挂在该乡村委大门旁。工作室里,桌椅一应俱全,墙上有纠纷调解程序,还有驻村法官的姓名、联系电话以及照片,村民有什么矛盾纠纷,随时可以联系驻村法官。
事实上,驻村法官的职责远不止调解那么简单。他们还肩负着宣传法律知识、指导村委制定《村规民约》以及各类民事纠纷化解的线路图和参与所驻村屯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等重任。水源镇山洞村是该院最早推行的法官驻村工作的一个试点村,由于该村驻村法官经常培训村组人民调解员,并进村入户宣传法律知识,该村2012年开展“无诉”村以来,一直是零诉讼。
“让法官在最基层‘面对面\’帮助群众,‘心贴心\’解决困难,‘实打实\’普及法律知识,就地调解矛盾纠纷。”该院副院长莫木顶说。
驻村工作初显成效
“自从法官进到我们村以后,现在村里苗族、壮族、布依族群众和谐相处,大家努力发展经济,日子越来越好。”与贵州相邻的驯乐苗族乡康宁村支书欧贵仁兴奋地说。
近日,在环江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该院“法官驻村”活动也得到了县委领导的赞扬。认为法院大力推进法官驻村办案工作,采取提前梳理、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促进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和好经验、好做法,号召全县各级各部门学习。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此项机制初显成效,该院选派的73名法官先后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4件,就地开庭审理、调解案件62件,开展法制宣传、讲座57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4万余份,改进了司法作风,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环江讯
2014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将于6月20日至22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办,该县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毛南族分龙节,本次2014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在往...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