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偏远的大西南山区,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巾帼英雄:她们把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她们把斗志带进了大山深处,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她们忠于党忠于人民。河池市委党校离休干部杨秀芝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杨秀芝出生于广西融水县永乐乡兴隆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她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艰辛。15岁参加革命前,她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没穿过一双布鞋,家里还得四处借衣服借鞋穿。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上餐不接下餐,生病也买不起药。为了缓解家里的负担,杨秀芝老人从小就帮着母亲做家务活。贫困的生长环境,母亲坚强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的她,为她往后的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就是这样的家庭情况,杨秀芝及其家人还在不断地支持着革命工作,一个叔叔和一个哥哥参加了游击队,游击队和妇女队经过她家的时候还经常吃在她家,住在她家,她和家人从无怨言,积极想方设法帮助游击队和妇女队的同志。为了配合革命,她作为年轻的女子每月至少要编5双草鞋送给游击队。
“参加革命就要不怕死,怕死就不要参加革命。”杨秀芝老人经常说。1949年7月,杨秀芝接受组织的安排,开始在家里帮忙护理游击队伤员,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药,只有一些纱布、消炎粉,为了医治受伤的同志,她经常出去找草药,有时还要冒险去柳城找药。那时候,杨秀芝就已经有了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有一次,她护理的一名游击队伤员对她说:“如果医不好,你就通知我妈就可以了,没什么的。”这一席话更加鼓舞了杨秀芝参加革命的信心!1949年底,杨秀芝开始参加柳城的剿匪工作并于1950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了她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信念。1950年5月至6月间,杨秀芝人生第一次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宜山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杨秀芝便开始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带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农会、妇女会,发动群众参与剿匪工作。解放大军进入环江的时候,杨秀芝成为唯一一位跟军妇女。那时环江山区丛林密布,经常有老虎出没,有一次她在给剿匪大军背送一头猪经过山路时,猪就被老虎吃了。为了传达消息、文件、补给等革命工作,她经常一个人翻越这样危险的大山。
“革命工作没有群众基础根本不行。”这是杨秀芝参加革命的切身感受,她一开始就很注意和群众搞好关系,为了深入群众,她专门向当地群众学习了一年壮话。坚定的群众观念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使杨秀芝在后来的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妇女工作等工作中得到了顺利开展。1954年,杨秀芝获得了人生第二次学习培训的机会,1957年从柳州干训班学习归来,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来大炼钢铁时期,杨秀芝被下放到基层工作,当了一名运输大队长,还因大炼钢铁的优异表现荣立乙等功。此后,杨秀芝先后在环江县妇联、保育院、政府人事科、商业局、糖业公司等单位任相关重要职务,1981年进入河池市委党校,并于1988年2月从党校离休。
时刻怀着一颗忠诚、奉献之心的杨秀芝老人走下工作岗位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教育子孙要认真做人,几个孩子都先后加入和靠拢党组织,几个孙子也都相继进入了重点大学读书,家庭氛围非常和睦。“对党忠诚、认真做事,实事求是”是杨秀芝老人对年青一代提出的要求,她希望年轻人能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接力棒永久接下去。
2014年9月1日,杨秀芝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但历史不会忘记杨秀芝老人的功绩,未来需要传承杨秀芝等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在全国上下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让我们进一步学习和传颂杨秀芝老一辈革命先烈忠诚于党、一心为民、大公无私、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携手共创党和人民事业的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平安和谐环境迎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16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两会一节”),近日,环江...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