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有人还在寒窗苦读,期盼金榜题名;有人刚出校门,茫然不知所之;农村的孩子,或许早就挑起重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对于小叶来说,18岁的人生,却如此与众不同:关于他的新闻在全国铺天盖地,人们在茶余饭后,热烈地讨论他的种种“神迹”,包括他完整破译并掌握19万个银行账户资料,“手握”15亿元,甚至他那句“很庆幸在18岁生日之前被抓”的话,也成为微信朋友圈中最热门的话题。
这个初中毕业,被警察惊叹“天才也不为过”的青春少年,其“变形”过程备受关注。近日,记者前往小叶的家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个美丽的小镇,采访他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试图还原一个18岁“黑客”的人生成长轨迹。
孝顺的孩子
凳子上撒满衣物,上面蒙着灰尘,除了墙上的一台电视,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2月6日,在环江县川山镇上的一间民房里,小叶80岁的外公韦老先生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给记者腾出座位。
这便是少年小叶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自离开家乡至今,外公家的生活条件仍未有明显改善。韦老先生说,他今年已经80岁了,76岁的老伴常年瘫痪在床,日子过得很艰辛。小叶所在社区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小叶父母没有登记结婚,且小叶兄妹都是在家里自己接生的,没有出生证,户籍也是前几年才办下来。
不过,虽然家里的条件不好,但在外公的眼中,小叶一直是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孩子生于1996年8月,从学前班、小学到初中毕业,都是我们一手带大的,孩子虽然内向,但朋友很多,经常带朋友回家,上学时很听老师的话,也很孝顺我们,经常帮我们干家务活,是一个乖孩子。”韦老先生介绍,读初一时,小叶考到环江县城读书,后来因为家里穷,无法支付其在县城的生活费,初二便又转回川山中学读书,直至毕业。
“很内向,不太爱和其他孩子玩耍。”在小叶就读过的学校里,回忆起小叶时,这是老师们感觉印象最深的。
小叶学前班的陈老师回忆,那时,小叶还很内向,不太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很不起眼的一个孩子,显得有些孤单。“孩子们长大后,很多人见到我都还主动打招呼,唯独小叶看到我就故意绕开走!说他是‘黑客\’,我还真是没想到。”陈老师说。
卢老师是小叶初二、初三时的班主任,也是小叶的姨夫。卢老师说,小学毕业后,小叶考入环江县民族中学,后来,由于经济原因,读初二便转到川山中学117班就读。小叶很聪明,平时学习虽不用心,但成绩却还不错。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也许现在都还在学校读书。
卢老师说,小叶性格有些内向,上学时从不旷课,也不调皮捣蛋,为人比较诚实,也没有发现他智力比寻常人高,外语成绩也不好,电脑知识都是自己悟出来的。
家庭对小叶的影响很大,有知情人透露,小叶的爸爸,是从外地到环江川山附近煤矿来打工的,随后认识了小叶的母亲,两个人没有登记结婚,就先后生下了小叶和一个妹妹。由于小叶的父亲在矿山工作,一年中难得见几次,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让小叶父母的感情暗藏隐患。而就在小叶正享受在县城小学求学的乐趣时,其父母的感情已无可挽救,父母“分手”后,兄妹俩一直由母亲抚养,因其母亲忙于生计,外公外婆成了他们实际意义的监护人。
“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穷,小叶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前途。”韦老先生感慨。
一流的高手
据该县教育部门保存的档案资料显示,小叶于2009年7月毕业于环江县川山中学,初中毕业时仅仅14岁。
有知情人透露,初中时,由于小叶的成绩不太理想,因此在那时,他就有了这个念头,“如果读书不行,那就去网吧工作!”
初中毕业后,无所事事的小叶,经常泡在当地的一家网吧,并如愿以偿成为该网吧的一名学徒,主要学习硬件维护和维修,并且对电脑有了独到的“悟性”。
经营该网吧的蓝兴(化名)说,最开始时,小叶一直是网吧里的常客,因小叶电脑知识丰富,在上网的群体中也有知名度,就让他帮忙管理网吧,也没有谈什么工资,只是他可以免费上网,有时供他吃住。“小叶很好讲,也不计较,从来没有查看过身份证,但几个月后,我的网吧因为各种因素关闭了。”蓝兴说。
曾经和他一起在网吧里玩的小谭说,就是觉得他的“身手”好,玩游戏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在小叶那里都不是问题,很快就能帮着解决。“后来,他也很傲气,不像开始时那么好讲了,慢慢地就觉得他很难接近了,也不太合群,不过每次电脑出了问题,找不到网管时,还是要厚着脸皮去求他,虽然不是很情愿,但他最终都还是帮忙了。”小谭回忆。
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小叶所在的网吧被取缔后,他随后到柳州一家酒吧打工,并利用在酒吧打工的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在工作之余,小叶就钻研网络知识,慢慢学会了编程,并接触到黑客知识,个人想法逐渐发生改变。
2012年,小叶的黑客技术突飞猛进,变成几乎精通各种编程语言的“高手”。他把目光瞄准银行卡“四大件”信息(指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登录密码和手机号码),通过电脑技术,获取了数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其他途径获取的大数据自行整理成数据库,通过使用“易语言”开发的一整套数据整理软件,自动匹配成完整的银行卡“四大件”信息。
缺失的关爱
对于小叶的变化,“我想不通他怎么会走上这条犯罪的道路,如果他把这些知识用来服务社会,一定会更有作为。”卢老师直言。
陈老师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叶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继续读书,因为读高中、大学所需的费用,小叶的外公外婆根本无力承受;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于网吧的监管存在漏洞,如果能够按照法规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小叶就不能轻易进入网吧。
卢老师觉得,小叶父母失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使其产生极强的自卑心理,只能在网络中找到心理平衡点,因此,网络成为其全部寄托。由于网络无奇不有,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说,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然而,流于形式的监管,是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推手。
一位教育工作者直言,未成年的小叶常年逗留在网吧,被抓捕时还是未成年人,他由一个天真诚实的儿童,变成公安部督办的要案主犯,留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立体的、多侧面的,更触及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软肋”。
伤小叶
□
看《18岁“黑客”变形记》,编者不由废书而叹,难以释怀。在老师眼里,小叶是个听话、老实,见面都要绕道走开的腼腆孩子;在网警眼里,他是个“天才也不为过”的奇才。这样一个青葱少年,竟是一名“手持”15亿元的“黑客”,准备随时盗刷。小叶的蜕变,令人惋惜,今之揽者,亦将有所深思。
王安石笔下的那个方仲永,5岁就能“指物作诗”,可谓神童,但短短数载之间,便“泯然众人矣”,为什么?方父看到孩子能以诗赚钱,整日带他拜访乡绅,无心向学,终归平庸;读小学的时候,小叶的父母离婚了,他长期跟外公外婆生活,和父母聚少离多,曾经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成长之中,逐渐放任自流,终于走向极端。小叶的堕落和方仲永几乎一样,都是缺失家庭教育。一言蔽之,美满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温床。“父亲若是能多关心一下我,也许我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改变。”小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叹,令人心酸。
再者,社会环境,对小叶这样几乎没有什么约束的孩子来说,影响力尤甚。小叶初中毕业后,到镇上一家地下网吧打工。从那里开始,他学电脑维修,学编程,凭着自己对电脑的惊人天赋,他在黑客圈大名鼎鼎,人生也从此发生质的改变。前几年地下网吧在乡镇盛行,曾使多少学生夜不归宿,荒废学业,其危害不言而喻。孟母三迁,曾子不入“胜母巷”,就是对社会、周围环境的担忧。
如果父母合好,家庭幸福,如果有人正确引导,以小叶的天才,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计算机工程师。但愿在高墙内,小叶能躬身自省,继续扬己之长,走上正道,由一名“黑客”,变成真正的“红客”。
新闻推荐
环江讯
春节前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召开廉洁司法勤政为民工作会议,就如何强化干警廉洁司法提出五个要求。一是要充...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