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肯城农场管理员,申请把村“两委”在农场建设的管理房,通过土地交换的方式变为个人产权用地,村“两委”讨论后同意。但刚成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简称“村监委”)经调查,提出了“农场中的土地归为个人所有,将不利于农场发展”的监督意见。村“两委”及时采纳,维护了集体农场的完整性。这是该县村务监督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以来,环江县将村监委作为纠正村干部“四风”问题和执纪监督问责的重要抓手,在全县143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独立的村监委,形成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三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民主治村新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村“两委”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截至目前,该县村监委先后对村“两委”开展监督200多次,发现问题51个,否定决策11条。
村务监督让群众心里亮堂
“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村里面的钱是怎么花的,有些时候村干部公开不到位,我们是有意见的,现在不用担心了,县里规定村‘两委\’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和近姻亲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而是由我们自己选人担任,有他们帮我们监督,我们放心。”村民覃建理说。
针对村干部存在“四风”问题和违法违纪现象多发等问题,2014年,环江县在打造“纠风惠民·阳光环江”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村务监督制度,织密群众监督网络,在村“两委”之外设立独立的村监委,进一步延伸了纪检监察机关在农村基层的触角,成为乡镇纪委工作的延伸。现在村监委被群众形象地称为“田间纪委”,在当地基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当于在村干身边设置了独立的“监督哨”,开启了全天候预防村干腐败的“探照灯”。
去年11月,该县下南乡景阳村村监委在核验村财务时,发现2006年一笔8万元的土地补偿款被克扣,并及时上报到县纪委。该县对该案及时进行了查处,依法追缴克扣款并退还群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村务监督装上“防火墙”
在大安乡金桥村的村务公开栏贴着一张现金出纳账,记者看到,连几元钱的稿纸、书写用笔,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村党支部书记蓝有标说,有了村监委后,村干部在花钱上多了监督约束。“无论是花多少钱,都必须要村监委负责人签字,通过监管和村委公开,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给了干部一个清白,我们的工作也更容易开展。”
为将村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认真落实村监委运行的各项保障机制,围绕“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上墙、有会议记录、有档案资料”目标,由各乡镇给村监委统筹安排办公场所,县财政统一拨付村监委的办公设备购置费。同时,由县财政给村监委主任每月发放津贴200元,委员每月发放津贴150元。(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为进一步加大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近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卫生局通过组织个人自愿报名、乡镇卫生院考核推荐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任命的方式,...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