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14年,市委、市政府把“推动旅游区起步建设突围”列为全市的重点工作,2015年又把“推动旅游区建设突围”作为“三个突围”之一予以全力推进。
正确决策,措施有力,广大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全面掀起巴马旅游区建设高潮,也带来了河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853.27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539.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59.4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6.57亿元。旅游产业占全市GDP比重也由2011年的5%,增加到2014年的11%,已成为河池经济的重要支柱。
两翼齐飞:“丹金宜罗环”蓄势待发
今年6月13日,宜州市首届葡萄节开幕,大批游客涌入宜州尽享乐趣的同时,也让广大果农赚得盆满钵满。“前3天,我就卖出3000多斤的葡萄,收入10000元左右。”宜州市庆远镇东屏村双季葡萄种植合作社社长刘金胜介绍说,“由于是在家门口举行,大批游客前来观赏、采摘葡萄,不仅减少人工成本,卖出价格也比批发的高。葡萄节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20多位客商,现在合作社的葡萄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计划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
6月19日至22日,2015年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首届喀斯特文化旅游节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行。各地游客欢聚毛南山乡,欣赏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观赏雄奇秀丽的喀斯特景观,品味毛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
此外,宜州刘三姐文化艺术节、南丹黄腊李节、罗城依饭节等节庆,以及毛南族、仫佬族、白裤瑶等民俗风情也早已声名在外,独具特色。
在巴马旅游区风生水起的同时,河池市南丹、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等县(市、区)也积极行动、各显其能,纷纷借助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品牌节庆等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据市旅发委主任邱有海介绍,在全市旅游发展布局中,巴马旅游区是龙头区域,“丹金宜罗环”五县(市、区)是拓展区域,功能上互补、互为推力。
围绕着拓展区,河池市正实施“北引、南进、东扩、西联”的旅游合作联盟战略,利用各县(市、区)的边界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大旅游目的地以及黔贵旅游市场的对接。
在具体工作中,推动“宜罗环”三县(市)联合柳州市融水县等,积极融入柳来河一体化旅游圈;推动环江县、南丹县与贵州省荔波县合作,打造世界特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旅游区,构建黔桂旅游合作示范区。
2013年以来,围绕“河池长寿地·三姐文化城”建设目标,河池市旅游区创建工作成果丰硕,先后有环江喀斯特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罗城地质公园、都安地下河地质公园、都安澄江湿地公园、东兰坡豪湖湿地公园晋级国家级公园;寿乡绿色养生园、赐福湖度假小镇、三岛湾国际度假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旅游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如果说巴马旅游区是带动河池旅游发展的强大引擎,那么“丹金宜罗环”就像是为旅游发展插上了一双翅膀,河池正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扶贫新路子,加快全市脱贫致富和追赶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一条条通村硬化公路,像一条条白龙穿山越涧,装点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壮美的山河,记载着筑路者多少丰功伟绩,写满了毛南山乡群众致富的希望……这是...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