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屯共种植砂糖橘270亩,现在已有80多亩挂果,按每亩至少1.5万元收入计算,水果收入相当可观。”9月6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双乐屯组长韦玉荣与笔者高兴地拉起家常。
双乐屯坐落在环江至贵州大沙坡二级路旁,距离县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屯有26户102人,都是1995年从该县驯乐苗族乡迁居过来的苗族同胞。经过20年的建设,如今该屯已成为集苗族文化集中展示、民族团结示范点、民族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移民新村。
进入双乐屯,两排苗寨建筑传统风格的民房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墙角摆放的一排芦笙特别显眼。韦玉荣介绍:“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今年是双乐屯迁居20周年,8月31日晚上,在我们的芦笙开封节上,邀请各民族兄弟举行了20周年屯庆暨篝火联欢晚会。”每年秋收后的芦笙开封节是当地苗族的重大节日。当晚,苗胞们宰猪杀羊、载歌载舞,和其他民族兄弟姐妹一同狂欢。
据悉,1995年10月以来,为促进民族团结、解决偏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难题,环江县委、县政府在陈双村先后创建了东兴瑶寨屯、双乐苗寨屯、龙江毛南族屯等民族屯组,安置60多户260多人。2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阳光的沐浴下,昔日住在边远山沟的毛南族、瑶族、苗族群众通过易地开发扶贫,发展甘蔗、水稻、桑蚕、水果等主导产业,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勤劳致富,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新篇章。据了解,该移民片区199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目前已超过6000元。如今,各族移民聚居屯组内,家家户户都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部分家庭还购买了摩托车、小轿车;并硬化了篮球场,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以及休闲桥等设施。同时,各族群众不断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特色,自发组建芦笙队、龙舟队、山歌表演队等文体团队,并多次受邀参加县内外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
“今年的地学遗产大会,很多外国专家学者都来这里观光,品尝苗家自酿美酒和美食,还与我们跳起芦笙舞,无不为我们的民俗风情竖起大拇指。在分龙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还来到这里报道环江五香粽子的制作呢!”韦玉荣等群众感到无比自豪。
新闻推荐
环江讯
9月10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召开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2015年教育表彰大会,重奖一批优秀学校、优秀教师,奖金总额达96万元。
&nbs...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