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立标)
从2000年起,河池市大力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成乡土教材,纳入课堂教学,进行普及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南丹县怀里小学、里湖小学、瑶里小学、里湖中学开设了白裤瑶文化传承班,每周上两节传习课,传习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民族传统舞蹈、打铜鼓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东兰县以传习瑶歌、猴鼓舞等为内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宜州市命名市实验小学等14所学校为刘三姐文化艺术传承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民间艺人到校传授山歌、彩调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中学开设毛南族文化艺术课堂,传授花竹帽舞蹈、傩面绘画、毛南民歌等。
金城江区第五小学将当地民族传统音乐、传统手艺和传统体育引进课堂教学,成立多个兴趣活动小组,编写了河池市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用教材特色校本教材丛书《最美河池》,并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已被市民委选定为河池市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用教材。2012年,该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新闻推荐
群众利益无小事——记环江县公安局驯乐派出所所长梁祖优 本报记者 莫智 通讯员 林长龙
国庆节前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板岗屯的黄老伯从梁祖优手中接过孙子的户口本时,连声道谢。黄老伯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给他办好户口,而这个民警,就是...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