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99个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社区)总数的70.2%,贫困人口达20.9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2%。该县把产业增量提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开发扶贫攻坚工程。
兴产业。该县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提出“抓好一根蔗,种好一株毛葡萄,发展好三张叶子(桑叶、烟叶、茶叶)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千家万户”模式,着力培育糖蔗、毛葡萄、桑蚕、烤烟、茶叶等支柱产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腾飞,农民增收增效。依托罗城制糖公司,扩大糖蔗种植规模,今年已新增糖蔗面积2.1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原料蔗125万吨。以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通过扶持种苗、物资的方式,动员组织干部群众在村前村后、房前屋后、街边墙角、楼顶庭院、石山荒地、旱田旱地,大力种植两性花毛葡萄,今年新增两性花毛葡萄2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县种植毛葡萄8万亩,实现年产毛葡萄果5万吨以上。依托宝玉制丝公司,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到“十二五”期末,桑园面积达到6万亩,年可养蚕20万张,年产鲜茧8800吨。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全面提高烟叶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期末,烤烟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烟叶5万担。同时大力发展茶叶、红薯、木薯、马铃薯和林业经济等,力争使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基本形成,并基本覆盖所有贫困农户。
强基础。该县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通过整合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对“全面完成34个未通硬化道路的行政村道路硬化,366条821.7公里未通屯砂石道路建设工程”实行一次规划,并分年度完成建设任务。每年投入道路建设资金5000万元左右,完成50公里的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和180公里通屯砂石道路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屯级道路,11户至19户的自然屯80%以上通屯级道路。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2.8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提素质。抓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培训农村劳动力、致富能手和创业带头人,在规划期内力争使所有贫困人口的家庭至少接受一次适用技术培训。同时,该县还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屯帮万户”活动和“后备干部挂村帮扶贫困村”活动,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增量提质、创新发展、赶超跨越”为主题,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线,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在送资金、送项目的同时,寻找突破的路子,创新发展的举措,不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
(韦如代)
新闻推荐
依托仫佬族民俗风情 罗城城建大打本土文化牌□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韦如代 张雷
成龙湖公园鸟瞰效果图。资料图片
2014年11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将迎来自治县成立30周年大庆,围绕这一盛会,一批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引起广大网友的关...
罗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