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权
晟)仫佬族的古歌、刺绣、草龙,以及各种美食和民族体育项目……行走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城乡,各种充溢着乡土气息的民族文化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民间文化十分绚烂也十分脆弱,人才的接续性是关键。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县的决策者们强烈地意识到,培养新人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当务之急。为此,罗城积极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促使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本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如何把“民族文化”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如何让它为推进“文化强县”的实现、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罗城围绕“五大工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举措培养文化新人,大力塑造艺术精品,不定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根艺、奇石、盆景比赛和展览活动;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县文化馆为基地,举办书法、美术培训班,注重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同时,以文学刊物《丹凤》、《罗城信息》文艺副刊版为载体,开辟专栏刊发文学新人新作,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此外,该县还设置仫佬族文化创作基金,组织文学创作大奖赛,培养文学新人。
目前,罗城县已拥有一支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门类、人数众多的仫佬族文学创作后备队伍,形成了仫佬族文学人才后继有人的良好发展势头。
由于注重挖掘艺术精品,一批优秀文化项目脱颖而出。如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抢粽粑》、《仫佬竹球》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一等奖,仫佬戏《红背带》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银奖,彩调《田园笑语》荣获广西首届彩调大赛一等奖,仫佬族舞蹈《斗鸡》荣获全区舞蹈大赛一等奖,仫佬族戏《悠悠寸草心》荣获八桂群星奖铜奖等,一批优秀民族文艺节目在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上多次获奖。
新闻推荐
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推进“民生保障提升工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今...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