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入乡住村服务农民群众。图为2012年2月1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前中)带领市四家班子领导到金城江区田间地头为农民发放种子等农资。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多次深入联系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贫困村。2012年4月26日上午,黄世勇来到大安乡亲切看望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勉励他们牢记使命,当好开发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图为黄世勇(右一)与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亲切握手。
市委副书记、市长何辛幸多次深入联系点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2012年7月1日,何辛幸再次来到下坳乡坝牙村,看望慰问农村党员,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图为何辛幸(中)看望慰问党员韦庆富(右)。
2012年3月21日至22日,市委副书记秦斌到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同合村,与当地干部同吃同劳动,为当地产业发展把脉。图为秦斌副书记(前右一)在群众座谈会上把致富书籍《助农增收三十策》发给农民群众。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经常深入联系点。图为何良军(中)深入南丹县拉易小学为学校解决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干部入乡住村推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图为南丹县在干部入乡住村活动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椪柑技术培训。
干部入乡住村推动通村水泥路建设。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权兰至可考通村水泥路施工现场。
干部入乡住村推动村屯道路、住房、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图为天峨县三堡乡顶茂村纳岜屯新农村建设。
干部入乡住村推动扶贫产业“整市推进”的实施。图为凤山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农民群众技术培训现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改局党支部与联系村兼爱乡地龙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深入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图为市地税稽查局支部与金城区六圩镇大丈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市教育局联系凤山县乔音乡龙相村。2012年6月26日,市教育局为龙相村群众送去种羊32头,帮扶该村群众发展山羊养殖业。图为陆程局长(右三)和派住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吴能学(左三)赠送山羊给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党的重要法宝。今年以来,一场旨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在河池市扎实开展,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一股干部入乡住村的热潮。领导为干部做表率,干部为群众做示范,市、县(市、区)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对帮扶,有力推动新一轮开发扶贫攻坚。从坚持“六优先”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到构建入乡住村长效机制,整个活动富有特色,亮点纷呈,得到自治区的充分肯定,更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截至8月15日止,全市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入乡住村34620人(次),结对帮扶群众52205户,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结成2293个对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70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92598人(次),共为贫困村引进项目2136个,引进项目资金4.07亿元,有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领导干部带头入乡住村:树立标杆
河池市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与基层单位结对带动,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全市领导干部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即每位县处级以上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正职领导带领所在党支部与一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在联系点中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专业户中选择五户群众直接联系,重点帮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在3月19日至20日,深入联系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大安社区、环界村、金桥村等,踏农户访民情,宿乡村谋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何辛幸,3月27日至28日,深入联系点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加文村等地,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商大石山区扶贫攻坚之计;市政协主席刘先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志鹏、市委副书记秦斌等市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先后带头入乡住村,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好事。市四家班子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为全市机关干部树立了标杆,推动全市“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开展,带动全市各县(市、区)四家班子成员、市直单位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全市厅级、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带头进乡入村共4250多人(次),领导干部共直接与25760多户群众结对帮扶。领导做表率,带动全市机关干部到艰苦贫困村结“穷亲”、帮“难亲”形成一股潮流。
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住村:扶贫攻坚
河池市1499个行政村中有1133个是贫困村,1133个贫困村中有436个村是全区“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按照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国家新扶贫标准计算,全市农村尚有贫困人口达162.06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5.4%。针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实际,河池市大规模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住村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共选派66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含自治区、市级统一选派的437名,大化、东兰、环江多选派的225名),其中大化瑶族自治县实现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东兰县实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在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过程中,河池市坚持“六优先”,即优先选派具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选派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优先选派近期拟提拔对象,优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优先选派先进模范人物,优先选派年度考核优秀的干部,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同时,河池市积极探索加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住村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全市组织系统探索建立“五问五查、四化四有”管理模式,即电话询问、村屯现场看问、个别访问、组织查问、住村日记质问,查考勤记录、查工作报表、查帮扶内容、查“三会一课”、查承诺公开;结对帮扶常态化、工作记实规范化、住村管理制度化、检查考评绩效化,有五年扶贫发展规划和任期工作目标、有住村调研报告和民情日记、有村情和户情档案、有重要事项承诺和帮扶成效,这种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促进贫困党组织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扶贫攻坚排头兵、主心骨、服务员的作用。天峨县制定《天峨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目标管理若干规定》,凤山县委与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签“责任状”,实行工作经费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有效加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每月住村工作20个工作日以上,同时履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双重职责,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后进党支部整改提高,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河池市司法局派住联系点金城江区白土乡德合村第一书记覃宏克,协调和争取到项目资金30多万元,解决埠洞屯级路建设资金问题,结束了该屯群众步行2个多小时才到村级公路的历史。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第一书记薛伟俊,引进各种建设资金573万元,修建进村水泥公路和屯级道路,建设和改造新隆屯、河边屯、更旦屯、纳飘屯和三匹虎屯5个屯的人饮工程,建设高效节水喷灌工程,进行危房改造和新墙体材料应用试点建设,有效提升了联系村的发展基础。市农业局派住凤山县长洲乡板伦村第一书记罗荣斌,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引进和示范种植高淀粉红薯300亩;帮助板伦村对3200亩油茶和1200亩八角进行中低产改造,扩大种植油茶500亩;成立板伦山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山油茶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山茶油产品认证,以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扶:当好“五员”
河池市今年选派269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住村开展帮扶工作。这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坚守乡村一线,贴近农民群众,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创先争优的示范员”。他们每月住村工作时间15天以上,每人至少直接联系一户农户。他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基层工作中提高素质,锤炼作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唐毓天,担任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梅珠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协调解决梅珠村弄茶屯价值1.4万元的空压机及配套设备一套;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与县扶贫开发办一起开办培训班,开展瑶药山豆根种植技术培训;还争取到两项上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一是梅珠梅洞屯道路硬化项目,该条屯级路长1000米,计划投资127300元,申请政府财政奖补资金32500元,项目受益人达610人;一是榜上榜下屯级道路硬化项目,该条屯级路长600米,计划投资80808元,申请政府财政奖补资金56575元,项目受益人达201人。
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三同”活动
截至7月底止,今年河池市新提任正处级领导干部15人,新提任副处级干部74人。这89名新提任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从8月1日至9月1日,集中用一个月时间深入贫困村开展“三同”活动。目前,他们正在各个贫困村开展“三同”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今年新提任的副科级、正科级领导干部入乡住村“三同”活动,参照正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内容进行。东兰县是最早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入乡住村“三同”活动的县份之一,该县4月下旬开始组织新提任的36名乡科级正副职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三同”1个月,促进新提任领导干部在农村一线“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接受教育和锻炼。全市新提任领导干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增强党性,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入乡住村“三同”活动,已经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个重要平台,充分让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历练成长成才。今年招录公务员工作尚未进行完毕,待新招录公务员到位,“三同”活动随后开展。
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
目前,市、县(市、区)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结成了2293个共建对子。通过与基层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有效推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一体化的新格局,帮助解决一批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困难,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通过共建组织、共管党员、共抓队伍、共打基础、共促和谐、共创先锋,促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员先进性作用明显增强。市直属机关工委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中涧村党总支、市地税稽查局支部与金城区六圩镇大丈村党支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改局党支部与兼爱乡地龙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
构建入乡住村长效机制:长期惠农
河池市“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开展以来,《河池日报》在一版头条等显著位置多次报道活动开展情况,河池电视台开设了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专栏,河池先锋网开辟了“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专栏,《广西日报》、《广西“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简报》及市级媒体共报道河池市“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520多篇次,促进活动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现阶段,河池市着力构建入乡住村活动长效机制,促进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经过积极主动探索,河池市构建入乡住村“四项机制”(即包村帮扶机制、督查指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四化水平”(即结对帮扶常态化、工作记实规范化、住村管理制度化、检查考评绩效化),推动开发扶贫攻坚,引起自治区党委的高度关注。自治区充分肯定河池市构建入乡住村四项机制、提高四化水平走在全区的前列,为全区探索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河池市入乡住村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进一步推动了机关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在住村帮扶过程中,干部思想受到洗礼,不仅群众观念增强了,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了,更是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今年河池市提出扶贫攻坚由“扶贫开发”向“开发扶贫”转变,在广西率先推行“整乡推进”扶贫模式和扶贫产业“整市推进”模式,就是干部入乡住村推动思想解放、工作创新的一大收获。二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干部入乡住村,推动了村屯道路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推进农村茅草树皮房和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起到重要推动,有效提升贫困村的发展基础。三是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干部入乡住村组织实施了一批“整市推进”的扶贫产业项目,如以凤山、都安、大化等县为重点,推广种植优质薄壳核桃;以东兰、巴马、凤山、天峨等县为重点,推广优质油茶新品种;以罗城、都安等县为重点,发展山野葡萄;以环江、巴马、南丹等县为重点,推进香猪科学养殖和生态健康养殖,形成以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干部入乡住村结对帮扶,在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对贫困村进行全面帮扶,用真情和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在“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中,市水产畜牧兽医系统开展 “千名兽医走村屯大行动”,共举办水产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班198期,培训农民12949人,兽医人员深入农村上门开展畜牧免疫,深受群众欢迎。宜州市文明办副主任潘翠萍,担任安马乡小隘村第一书记,协调供电所以及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在群众和小学生必经的天然溶洞隧道里安装6盏高照度射灯,解决了隧道阴森危险行路难的问题,被当地群众称为“光明使者”。目前,全市机关干部入乡住村共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33864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河池市入乡住村长效机制的建立,将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在促进河池市“五大工程”实施、推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树立一道永恒的丰碑。
新闻推荐
8月24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分别给今年考上大学的38名贫困生每人发放800元到2500元不等的资助金。今年,该县进一步加大“金秋助...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