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近年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掀起一股“十字绣”绣制热潮,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下至六七岁的小女孩,甚至一些“老少爷们”也被“感染”加入到“十字绣”的绣制行列中,他们通过勤劳、灵巧的双手绣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罗城是有名的刺绣之乡。在解放初期,罗城的每位妇女都是刺绣能手,她们种桑养蚕,用蚕丝拧成细线,用灵巧的双手绣出含有各种图案的服饰,通过出售增加收入。如今,在该县的“刺绣村”——四把镇双寨村,仫佬族妇女们利用农闲,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绣制背带心、衣服、围裙、腰带、钱包、定情包、鞋面鞋垫等工艺品。由于刺绣传统技艺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在2010年,仫佬族刺绣技艺被列入广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受到“刺绣”的影响,加上“十字绣”绣制技术易懂易学,当地的广大妇女都爱上“十字绣”。“我用两个月绣的一幅十字绣《牡丹图》,就可卖出2200元的高价,这回可有得赚了。”从事多年“十字绣”绣制和装裱生意的田老板拿着厚厚的一摞人民币笑呵呵地说。因“十字绣”作品大方漂亮、样式多,成为许多人送给亲朋好友、装饰房间的首选礼物和饰物。
“今年你绣得几幅了?”这句话成为当地女性朋友见面问喧的常用语。如今,走在罗城的大街小巷、商铺店面,随时可见绣制“十字绣”的妇女,因其绣制方法简单,且不受年龄、文化程度限制,投资少,见效快,还可陶冶情操、展示才艺。“十字绣”已成为当地妇女实现增收致富的热门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从事“十字绣”绣制的妇女达3000人以上,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万元。(谢
丹)
新闻推荐
罗城讯
8月8日,广西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来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讲座,共吸引了来自该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及群众共2...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