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业、特色山水、特色民俗的特点,重点发展果蔬采摘园、观光休闲园等为主的休闲农业,成为全县农业增效的突破口、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据统计,去年,全县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达300多万人次,创收8000万元,农民从中获益700多万元。
特色农业异彩纷呈
近年来,该县农业局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助推了全县休闲农业的发展。这项给果树穿衣戴帽的技术,使该县的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柚子村、柑子村、橙子村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1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产值达8000万元。
小长安镇牛毕村新维屯因发展脐橙产业而富甲全村,家家都因种脐橙而住上了小洋楼。据村党支部书记贾庆光介绍,新维屯种有脐橙600多亩,有的农户还加种了金玉柚、酸柚、砂糖桔等品种,一些果农还在果树下养鸡、鸭等,进行立体种养,办起了休闲采摘园。游客前来观光,可以免费品尝,同时可以自由采摘水果,其乐融融。
小长安镇罗东村水上百亩相思林农家乐,主打“相思”牌子。该农家乐在河池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景点,因有100多亩的红豆相思树而得名,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品尝农家菜的同时,也采摘到了红红的相思豆,寄托浓浓的相思情。
游特色山水乐不思蜀
小长安镇竹雨楼农家乐,临河而建,河水清澈,沿河两岸,青山翠竹,人在河中撑上一竹排,沿上而划,其乐无穷。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这里带来了超旺的人气和财富。“今年上半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今年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老板覃明龙信心满怀地说。
像这样以特色山水来吸引游泳的农家乐,在该县还有很多,如牛牛部落、金大地休闲庄、米椎林度假村等,备受游客宠爱,尤其是炎热的夏日,成为大家争相前往避暑休闲的理想场所。
特色民俗赏心悦目
罗城是全国唯一一个仫佬族自治县,民族特色浓郁,许多农家乐都大力挖掘民俗表演项目,目前,在该县的休闲农庄,游客经常看到走坡、傩面舞、抢粽粑、抢花炮、仫佬竹球、仫佬山歌、仫佬族草龙舞、斗鸡、斗鸟、猫狮表演等仫佬族民族特色表演,在表演中,配以仫佬族服饰,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原汁原味仫佬族风情,回味无穷。
如走坡表演,充分展示了仫佬族青年独特的恋爱、交往习俗;傩面舞表演,再现了仫佬族先祖开山造田、驱赶猛兽、丈地造屋的场面,让仫佬子孙世世代代铭记祖先创世、创业和养育的恩德。
“三特”融合回味无穷
眼下虽值初秋,但白天还是炎热难耐,如你有幸来到罗城青明山庄园,第一件想做的事必定是跳入那山泉汇集而成的游泳池中,体验真真切切清爽的感觉。然后走进泳池旁的果园,你会看到,一坡坡的脐橙、一岭岭的金玉柚,在橙、柚等果树下,一只只七彩山鸡活蹦乱跳。庄园下是清清的江河,庄园上是碧绿的山川,庄园里瓜果飘香,还有仫佬少女翩翩起舞的美姿……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去年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创收300多万元,带动300多户农户从中获益40多万元。”园主谢宇高兴地说。每逢周末,这里就成了游客避暑、休闲的胜地,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上半年,他的庄园经营收入就达160多万元。
青明山庄园很好地将特色农业、特色山水、特色民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庄园经营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像这样的庄园,在该县还有多家,如水上相思林、米椎林等,各个庄园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亮点,吸引游客眼球。
做强休闲农业文章
“目前,全县农家乐发展到100多家,吸纳1500多农民就业,每年接待游客达300多万人次,创收8000多万元,农民从中获益700多万元。”该县农业局廖明鹢局长说。
据了解,下一步,该县将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抓。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提升农业产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创建具有仫佬族民族特色的休闲农业之路。通过打造绿色果蔬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科研兼具的休闲园区、独具仫佬族特色的农家乐等三篇文章,谱写罗城休闲农业的新篇章。
(施
明)
新闻推荐
8月31日,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举行盛大的文化庙会,庙会3年举行一次。当日,当地群众在位于下珠屯的安宁寺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祈福国泰...
罗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