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层检察工作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近年来,罗城检察院不等不靠,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推手,狠抓业务工作力度不放松,奋发图强,创先争优,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罗城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一级规范检察室、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全区政法系统百家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一个基层检察院,摘取了多项全国荣誉,引起了区内外的诸多瞩目。
廉政“熔炉”炼出高纯队伍
“炼铁先要炼自身硬”。罗城检察院领导班子坚持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核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保证队伍整体素质和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该院牢牢抓住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扎实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专项教育活动,组织检察人员对照《廉政准则》,自己“照镜子”,对有不良行为迹象的同志“扯袖子”提醒帮助,对有违纪苗头的干警给予“亮牌子”警示,不断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促进队伍廉洁办案、文明办案、安全办案,执法思想进一步端正。多年来,罗城检察队伍实现违法违纪、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检察人员廉洁从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强基固本,狠抓检察队伍建设不放松,全面提高干警素质,促进公正廉洁执法。2011年5月,作为河池市检察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试点单位之一,罗城检察院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积极探索自身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任务。
为激发干警积极主动参与廉政风险防控的原动力,该院创新载体,搭建了4个有自己特色的工作平台,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该院要求全院干警撰写一句廉政格言,用“一句话”格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制成桌牌经常自勉,并以“一句话”格言警句配上个人照片安放在廉政板报上,供全院干警互勉互励,增加了人人参与的氛围。要求每位干警结合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写出一幅具有自己个人特点的警句内容,邀请书法家撰写,经精心装裱后悬挂在办公楼走廊、大厅、办公室和会议室,建成了以廉政内容为载体的廉政文化长廊,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要求每一位干警结合自己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签一份廉政承诺书,对自己的廉政风险防控加固。
“办案要学钢筋桥,风吹浪打不动摇,严格要求守法纪,廉洁警钟时时敲……”这是该院在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活动,积极探索自身惩防体系过程中,用编唱廉政山歌的形式,筑牢干警岗位廉政风险防线,促进检察干警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办案,实现违纪违法办案零的发生。
该院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活动当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一项机制创新工作来抓,立足检察业务建设,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检察业务各环节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检察干警的执法办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活动中,该院结合部门和干警个人排查出来的岗位廉政风险点,分反贪、反渎、侦监、公诉、民行等10个主要业务部门编写了82首岗位廉政风险山歌,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仫佬族山歌形式,时刻提醒干警工作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打牢廉政思想防线,从而提高了广大干警依法办案、严格执法意识,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办案的发生。
今年10月12日,该院被河池市纪委、市监察局命名为“全市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示范点”,廉政文化建设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咬紧“主业”
去年以来,罗城检察院坚持抓业务工作力度不放松,依照法律规定,认真履行批捕、起诉、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诉讼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等各项职责,努力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该院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首要任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该院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始终保持对各种刑事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全年,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86件28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46件211人;受理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96件284人,经审查提起公诉182件250人,其中,起诉的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法院都作了有罪判决,有效地震慑了犯罪。
该院严肃查办职务犯罪,着力服务大局,保障民生。近年来,该院围绕促进和保障国家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茅草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工程的顺利实施,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危害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确保国家扶助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顺利实施。该院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领域入手,查办了多个乡镇民政助理贪污五保户、退伍军人、低保户养老金等一系列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去年来,该院共查办职务犯罪案件35件35人,立案人数排在全市基层检察院首位,彰显了查办职务犯罪决不手软的决心。如,罗城县是全区林业大县之一,农民收入主要以林业为主。前些年,少数林业工作人员与木材老板相勾结,把林木采伐许可证指标转卖给木材老板,收取好处费,林农多年申请不到采伐许可证而造成违法采伐林木。林农意见很大,林业税费流失严重。该院通过查办乡镇林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及时提出检察建议,促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采伐林木办证程序,维护了林农的合法利益,使全县财政每年新增林业税费近千万元。
该院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大局,在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效方面谋思路、创举措,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高预防工作能力。去年,该院在全市率先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局,配齐配强预防工作力量,创建内部联动预防机制,结合查办案件提出检察建议,做到“一案一建议、一案一回访、一案一分析等程序”,去年以来,共发出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40余份,深入发案单位座谈36次,达到了办理一起案件、完善一套制度、教育一片干部的预防目的。2011年12月,荣获全区检察机关第一届预防职务犯罪优秀检察建议奖。
聘请预防员。该院积极探索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的新途径,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加大查办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在扶贫、林业等重点涉农单位干部中,聘请思想素质好、纪律作风正的党员干部担任“职务犯罪预防协作员”。
开展预防年活动。该院围绕服务“千百十亿元企业工程”行动,扎实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年”活动,去年以来,共开展预防咨询法律服务149次,开展警示教育146次,开展行贿档案查询171次,提出预防检察建议69份,被采纳66份,确保建设资金安全,保证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绩效考评5年蝉联河池第一
罗城检察院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以“以创模范保先进”为目标,全面实施市委
“五大工程”,坚持抓队伍建设不放松、抓业务建设不放松、抓服务大局不放松、抓创先争优不放松的“四不放松”工作思路,各项检察工作平稳健康发展,整体工作水平继续位居全市首位、全区前列,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
思路决定出路。2011年6月,该院组建了以马晓晨为检察长的新一届班子后,把新一届班子的目标明确为:第一年求平稳、第二年谋提升、第三年保品牌,进一步明确了全院的工作思路,迅速统一了全院干警的思想,凝聚了全院工作合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年在全区基层检察院绩效考评中,立案监督工作、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控申工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和工作创新等多项检察工作的绩效考评成绩位居河池市第一名。绩效考评总分取得了河池市第一名、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连续5年蝉联河池市第一名。
2011年,罗城检察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机关一级规范化检察室”,有3个集体和6名干警被自治区检察院表彰。先后在第十三次全区检察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成功承办了中国检察摄影研讨班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检察文化建设座谈会,还先后在全区检察长会议、全区检察机关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验交流会、全区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2012年,罗城检察院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五大工程”战略部署要求,以提升干部执行力为重要抓手,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细化措施,推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上半年全区基层院绩效考评中,罗城检察院继续荣膺全市检察机关绩效考评第一名,保持在全区前6名的好成绩。
“罗城检察模式”走向全国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罗城检察院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近年来,该院以巩固和发展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检察工作的发展。在全市率先建成检务接待中心、率先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局、率先在乡镇设立检察室、率先建成案管中心、率先建成文化展示中心,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创先优活动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自治区检察院张少康检察长到该院检查指导工作时,在讲话中说到:“罗城检察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走在全区基层检察院的前面: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检察工作走在前面,二是“四化”考评成绩走在前面,三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前面,四是办案质量走在前面,五是队伍建设走在前面。”对该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检察日报》撰写题为《少数民族地区检察工作这样开拓创新》的文章,介绍该院开拓创新工作经验。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能得到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如此高度评价,实属不易。
在由罗城检察院承办的首届“少数民族地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论坛”上,该院以题为《罗城民族地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作了主旨发言。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罗城检察发展模式其核心内涵就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靠发展来引导,靠班子来带动,靠队伍来支撑,靠学习来充实,靠机制来激励,靠制度来规范,靠办案来服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借鉴性和引导性。
今年2月6日,罗城县党委作出决定,通报表扬了罗城检察院的工作业绩,要求各乡镇、各单位要以县人民检察院为榜样,紧紧围绕县委“1661”工作思路,学先进、赶先进、服务大局,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罗城县人民检察院获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名符其实,当之无愧!”今年10月10日,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蒙永山到罗城检察院出席该院荣获“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仪式上这样说。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统筹抓好基层建设,通过强化规范执法理念、完善规范制度体系、加强执法规范监督,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人才强院、开展典型引路、坚持从严治检和文化育检,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推行制度化、民主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加强管理科学化建设;通过落实经费保障、加快科技强检步伐、开展“两房”建设,加强保障现代化建设。最终顺利成为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是入选的6个单位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检察院,也是河池唯一获此殊荣的检察院。
检察文化建设捧回“国优”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罗城检察院捧回首批“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奖牌,并在会上作书面经验介绍。
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坚持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把仫佬族“依饭文化”检察化、实践化,确立了“融合仫佬族文化精髓、服务民族和谐发展要求”的检察文化工作思路。一是突出仫佬族“尚德崇文”文化特色,用检察文化的导向功能,为民族地区工作大局服务。把“尚德崇文”精神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依托仫佬文化,通过学习民族文化史、上党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文化建设载体,着力培育检察人员政治信仰和先进理念,引导检察人员自觉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二是突出仫佬族“开放包容”文化特色,用检察文化的凝聚功能为民族和谐发展服务。源于民族文化、服务民族和谐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检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仫佬文化的“开放包容”特点,为该院打造特色和谐检察文化提供了厚实的基础。结合仫佬族“开放包容”文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以德服人、团队意识”理念,注重以检察文化建设培养检察人员群众工作能力。开展“四走进、四服务”、“检察开放日”等一系列“保民安、护民利、化民怨、解民忧、顺民意”主题活动,组织检察人员到校园、企业、社区、农村开展法制宣讲,为群众解答法律困惑,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突出仫佬族“感恩图强”文化特色,用检察文化的激励功能,为提升检察职业素养服务。仫佬族“依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感恩图强”,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激情和力量。紧紧突出仫佬族这一文化特色,开展以“感恩图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育检”活动,赋予“感恩党,感恩祖国,当一名奋发有为的优秀检察官”新内涵,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在提升检察职业素养中的激励作用。
如今,罗城检察院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文化建院、理性执法、服务和谐、科学发展”的发展工作模式,精心提炼出“尚德崇文,唯法谦和,求实创新,感恩图强”的精神和“敬民、崇检、争先、尚廉”的院训,检察文化建设“软实力”已经产生效应作用。今年以来,该院除荣获首届“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外,还通过了上级对“全区‘四化\’建设示范院”的考核验收,荣获“河池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还先后在全区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会议、全区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发展。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重要的是科学、有效,又好又快走好检察工作每一步!”现任检察长马晓晨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检察干警。如今,全院检察干警以此为新起点,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为仫佬山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做到服务大局有新举措、工作业绩有新突破、队伍建设有新提高,为争创全国模范民族自治县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新闻推荐
罗城讯
日前,《仫佬族文物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的又一成果,是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研究整理成果...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