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清晨,踏上仫佬山乡的热土,伫立凯旋天门前,薄雾中,崭新的壮民族建筑群,掩映在剑江河畔的翠竹林中,几缕炊烟在空中悠悠飘荡,游客划水和嬉闹声不时从江上传来,脸上写满喜悦的村民进进出出……这就是元蒙生态旅游示范村,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图跃入眼帘,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在新农村建设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立足县情,因地适宜,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城镇,推进名镇名村建设”目标,把“突出民族特色,力求新颖别致”纳入总体规划,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点线面结合的新农村体系。
2011年5月,小长安镇的崖宜屯、四把镇的梅洞屯、怀群镇的元蒙屯和东门镇的上凤立屯,被确定为4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群众自筹、政府补助、部门帮扶、金融支持等。
同年6月,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打响!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新农村建设一线,检查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县直部门、乡镇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示范点相关项目建设。
村屯干部、党员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动员、指挥、协调……夜以继日投身于示范点建设。
示范点村民发挥主体作用,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拆除旧房、有的搬运砖块、有的挖新房地基,有的搭架装修……掀起了一场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的高潮。
众心齐,泰山移。
今年4月28日,捷报率先从武阳江畔传来,主打生态旅游品牌的崖宜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正式开村,为其他示范点树立了榜样。
如今的崖宜,100多农户建起了新楼房,村前道路、沿河公路、崖宜至相思林公路修通了,让武阳江景区和水上相思林景区融为一体,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仫佬农家风情,加上完备的码头、社庙广场、休闲烧烤区等设施,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9月26日,喜讯再次传来。当日,元蒙、梅洞、上凤立等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同时开村,宣告了全县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圆满收官!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罗城采访时,刚好碰上元蒙生态旅游示范村开村庆典,有幸分享村民们的欢乐。64岁的廖昭乾老人说:“新农村建设就是好,村容整洁了,道路硬化了,人的心里亮堂了!嘻嘻,几个仔也住上了整洁漂亮的新楼房。”
上凤立新村以民族风貌改造工程和打造凤凰旅游古街为契机,新房建设时突出仫佬族风格,村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农家乐、民族美食、小作坊、传统工艺的生产制作等形式,由传统的农耕生产模式向旅游产业服务模式转变。
“通过新农村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风貌改造,把罗城打造成全国模范民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平权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新农村建设,为加快罗城发展提供了好的思路、好的规划、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干部队伍和好的产业支撑基础。”
据悉,从今年起,罗城将用3年时间,对四把镇梅洞屯至县城、东门镇冲洞屯至县城、小长安镇干校至县城等3条宜州、柳城、融水分别进入罗城的主干道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内村屯和县城周边村屯进行风貌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在每个乡镇,将抓好3个示范点,在党建、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好头、做好示范作用,按规划要求,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每年再推进3个-4个示范村建设。明年,还准备打造龙岸民族风情一条街、宝坛乡平英村原始森林徒步游实战中心等新农村生态旅游示范点。
梅洞新村就在罗宜交界公路边,返程途中,我们决定去看看。走在进村主干道上,40多栋仫佬族新楼房坐落有致,别致的路灯尤为耀眼,浓重的仫佬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再往前走,宣传栏、化长廊、草坪、篮球场、戏台……尽收眼底,好气派!正在晒玉米的科技示范户刘万俊一家人,见到我们时,就大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
从刘万俊爽朗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勤劳智慧的仫佬山乡人民,正阔步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罗城讯
10月23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三灵村鸡灵屯老人们举起红包笑了。当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三灵村...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