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罗城新闻 > 正文

深挖民族资源 加强传承保护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 银邦克

来源:河池日报 2012-11-02 00:21   https://www.yybnet.net/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和文化精品培育工程,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大战略目标,为全县民族文化发展勾画出美好蓝图和宏伟发展目标。本文结合罗城的实际,就加快推进仫佬族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探讨。

一、罗城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的优势

(一)民族资源的唯一性。罗城作为仫佬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依饭节”、“走坡节”、“坐夜歌”、“打老庚”等民俗蕴含着仫佬族深厚纯朴的文化内涵,其中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仫佬族依饭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仫佬族刺绣、古歌、舞草龙等也先后列入全市、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人文资源的多样性。罗城是歌仙刘三姐的出生地、“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初仕地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的故乡。罗城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著名作家周钢鸣、曾敏之、包玉堂、刘名涛、潘琦等都从罗城起步,从这里走出。近年来,荣获鲁迅文学奖的鬼子和荣获曹禺戏剧奖的常剑钧,享誉全国文坛,带动了罗城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被文学艺术界称之为“仫佬族文化现象”。

(三)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罗城位于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赋予罗城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以仫佬山城为中心,东有迷人的武阳江,西有秀丽的剑江,北有神秘的九万山,南有神奇的“睡美人”。闻名遐迩的“罗城八景”、“十里画廊”使罗城享有“小桂林”的美誉。

(四)文化活动的普及性。仫佬山乡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各族人民除编唱民歌和传讲谚语、故事、传说外,还在自己传统的节日,结合本地习俗,开展舞龙、舞狮、抢花炮、吹芦笙、打铜鼓、演戏、唱彩调等活动。仫佬族重视加强文艺创作,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歌曲《好玩好耍好地方》获第十届“祖国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高端选萃中国民歌精品金奖”,仫佬戏《红背带》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银奖。

二、传承发展十大文化,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

1.非遗文化。挖掘、整理、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制开发一系列非遗工艺品、旅游商品,引进民族文化工艺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扶持和引导群众开发红豆饰品、刺绣系列产品、草竹藤编系列产品、银器饰品、煤砂罐系列产品和仫佬族文化纪念品等项目,开展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在县城和旅游景点开设民族工艺品商店,大力推介仫佬族文化,征集仫佬族刺绣精品,组织举办纺纱大赛、优秀文化工艺品评选活动,把罗城打造成为仫佬族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城。

2.依饭文化。坚持每两年或每三年组织举办一次仫佬族依饭文化艺术节,把仫佬族依饭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为享誉中外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全面调查了解依饭艺术传承人情况,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资金扶助,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支持和鼓励民间举办依饭节,对依饭节作进一步的包装,不断拓宽仫佬族依饭节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

3.走坡文化。“走坡节”是仫佬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重大节日。青年男女在“走坡”活动中,以歌传情,寻找恋爱对象。新中国成立后,“走坡”对歌已不仅限于谈情说爱,增添了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民族团结、歌颂仫佬山乡幸福生活等新内容。通过定期举办“走坡节”、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展走坡体验、开展仫佬山歌传授、搭建歌台邀请各地歌手举行对歌比赛等活动,对走坡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把走坡文化与红豆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仫佬族独特纯朴的婚恋习俗。

4.服饰文化。通过组织开展仫佬族服饰文化研究,设计、制作特色突出、方便穿着、群众认可的仫佬族服装,挖掘、组织生产仫佬族香包、绣花鞋、背带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在仫佬族古街及民俗展示中心、民族风情村展示并出售。鼓励和支持群众穿戴民族服饰,在盛大节日,动员仫佬族群众着民族服装参加。

5.饮食文化。在挖掘、传承和弘扬仫佬族腊味食品、酸辣食品、糯米食品、特色食品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仫佬族菜谱和特色食品。在凤凰城规划建设好仫佬族特色风味小吃一条街。通过举办一些仫佬族菜肴烹饪比赛,挖掘、收集、包装仫佬族特色菜肴,出版一册仫佬族菜谱。

6.建筑文化。发扬和传承仫佬族以墙体彩绘、地铺石板、屋顶青瓦、四方天井为主要元素的民居文化。研究提炼仫佬族建筑特色,建设仫佬族仿古一条街——凤凰城,将仫佬族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及民族风情等集中反映出来,成为展示仫佬族风情和文化的窗口。提高居民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努力把民族文化保存在日常生活之中,使古朴纯真的民族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7.人文文化。对仫佬族圣母白马娘娘、歌仙刘三姐、“一代廉吏”于成龙、革命烈士李德山、韦一平,从罗城走出的文化名人周钢鸣、刘名涛、曾敏之、包玉堂、潘琦、鬼子、常剑钧等人文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提炼、整理,利用这些传说人物、历史名人和当代文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展寻幽访古、感恩活动及组织各类文学笔会、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制作电视宣传片,出版仫佬族人文丛书,建立仫佬族人文陈列馆。保护修复刘三姐出生地、于成龙古官道,革命烈士李德山、韦一平故居及名作家祖屋,宣传、包装仫佬族人文文化,进一步扩大仫佬族人文文化的影响。

8.乡土文化。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篮球队和龙狮队,培训辅导农村文艺骨干。开展文艺、图书、电影“三下乡”活动,抓好县、乡镇、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营和管理。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活跃农村群众文化。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春到仫佬乡”群众文艺会演,集中展示全县农村文化精髓。

9.精品文化。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仫佬族文化精品。即创作一首体现仫佬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唱得响、有生命力的罗城之歌。创作一个体现仫佬族民俗特点,展示仫佬族热情好客、强悍奔放,能在舞台演出亦能和嘉宾游客互动表演的民族舞蹈。排练一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剧,充分展示仫佬族风情。出版一本富有唱腔的民歌集、刻录一张民歌光碟,全县干部职工人手一套,开展民间山歌进机关、进校园活动,使全县人人会唱仫佬族民歌。打造一个集民族性、竞技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之具有普及、推广价值,成为罗城县“非遗”及文体表演项目。

10.公共文化。利用罗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有利契机,按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书报、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特色的“十有”要求和县文体局——乡镇文化站(总站——分站)弹性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和加强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统筹规划和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屯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和篮球队,培训辅导农村文艺骨干。抓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

三、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促进仫佬族文化产业化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动力。要充分发挥罗城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和保护仫佬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等民族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重点筹建凤凰城和特色村寨,将仫佬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凤凰城和特色村寨的建筑设计中,把凤凰城打造成展示仫佬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力度,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加大对仫佬族文化的宣传策划力度,挖掘整理民族文化的精华,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各类民族文化丛书,推出反映仫佬族文化的宣传品,全面展示仫佬族文化艺术,扩大仫佬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仫佬族文化品牌的竞争力,打造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底蕴深厚的仫佬族文化产业。

 

(作者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新闻推荐

天河镇给农村“领头雁”上课

罗城讯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实施市委“五大工程”和县委“1661”工作思路,日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集中培训了该镇15个村(社区)“两委”成员...

罗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深挖民族资源 加强传承保护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 银邦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