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罗城新闻 > 正文

随着宴请之风盛行,亲朋好友间朴素的情感交流逐渐物质化,令许多婚宴主宾面临诸多无奈—— 喝喜酒带来的那些“人情”尴尬事本报记者 张锐锐

来源:河池日报 2012-12-24 23:58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最怕收到请帖,每收到一张,钱包就会薄一层。”一提起婚宴喜事,“80后”的上班族张非露出了一脸的无奈。仅今年11月份,张非就收到了10张“红色罚款单”,为各种名目的婚宴喜事支出了近3000元,1个月的工资基本“报销”。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宴请之风“盛行”,这种朴素的情感交流开始变味,并陷入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婚宴主宾面临诸多尴尬和无奈。

赴宴就像赶场子

婚宴喜事的请帖,不少河池民众视其为“红色罚款单”,受邀赴宴则称“红色邀请”。近年来,由于宴请之风“盛行”,很多市民赴宴就像赶场子,“红色邀请”让人难以招架。

宴请“盛行”之风在天峨县尤为突出。记者走访获悉,无论大小红白喜事,到宾馆摆桌宴请成了天峨“不成文的习俗”。不仅结婚、新房进火要请,甚至二婚、买个二手房也要请。邀请的宾客不单是亲朋好友,甚至是一面之缘的“生人”,也会“莫名其妙”地收到请帖。

天峨林朵林场的秦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据其介绍,他平均每年花在各种婚宴喜事上的开销不少于2万元,占了一年工资收入的大半以上,有时一天要赶7场喜宴,只能委托老父亲赴宴。“由于宴请太频繁,不光经济有压力,身心也遭罪,但宴请贵在礼尚往来,你不回请岂不看轻朋友?”秦先生说,宴请已逐渐变味,并陷入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很多群众虽难以招架,但又无可奈何。

“红色邀请”的压力,对正在事业成长期的“80后”尤为沉重。参加工作仅3年的张非一听到喜宴就皱眉头:“毕业3年多,工资一直不涨,几乎月月光,到现在都没有存款。”张非说,随着受邀喜宴次数的增多,他只能硬着头皮随礼参加,使得原本勒紧裤袋勉强宽松过的日子变得紧巴巴的,“红色邀请”

 

成了一种受罪。

婚宴攀比落尴尬

新婚大喜之日,摆上几桌好酒好菜招待亲朋好友,是老百姓的传统习俗。然而,随着大办宴席攀比之风的盛行,“风光”喜宴背后落下无尽的尴尬和无奈。

一桌几百元的丰盛菜肴,往往吃不掉一半就倒掉;宾客封了几百元的礼金,往往是饿着肚子离开酒席……在河池参加喜宴的市民,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

12月初刚举办婚礼的冯宇军告诉记者,当时也考虑过浪费的问题,想少花点钱,少上几个菜,但这个想法遭到双方老人的强烈反对。“一辈子就这一次,必须得好好办。”老人都说,人家都掏了红包,给咱道喜了,咱必须得表示出诚意。哪怕菜多了,剩下都倒了,也不能落个吝啬的名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的喜宴出现了一股攀比之风,尽管明知大办宴席会造成浪费,但很多家庭担心档次低了丢面子,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奢侈操办喜宴之风日渐盛行。

近年来,河池各地大办特办喜宴,礼金数额也越来越高。攀比之风产生的“人情债”,不仅让主家饱受了“经济付出”和“奔波”之苦,也让宾客历尽辛酸。

12月15日,在深圳上班的廖永全为了周末赶上河池一个“铁杆兄弟”的婚礼,前后花费2000多元,让他心疼不已。“光车费就花了700多元。”他说,本来打算喊别人帮封礼的,但想想十多年感情的“兄弟”,不亲自到现场道贺,就不够“兄弟”了。“想到花销太多,原本想封500元的,但别的兄弟认为礼轻不好,自己又随礼封了1000元。”为了“面子”,廖永全辛苦一个月的工资,3天就给“轻松”报销掉了。

婚宴攀比之举到底赢了谁?对此,冯宇军认为,他们虽然收到了近10万元的礼金,但还没来得及“暖手”,钱就给了商家。“余下的部分,也将‘分期\’交还给未来的新人。可是在这个循环反复的人情链中,谁都不愿停下来,“因为谁停下来就意味着‘吃亏\’。”

情感交流渐变味

结婚随礼送红包,开开心心吃喜酒,这本是参加婚宴的正常步骤。然而,一旦将本来包在红包中的一分心意彻底转化为数字,这婚宴吃起来,估计就很堵心了。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操办喜宴有别于别地,基本都是人工挂礼。“报到台”桌子上除了有签到本,还配有专门点钞人员甚至点钞机,宾客挂礼需要经过辨别真假钞票再登记,宾客送了多少钱一目了然。据称,红包当场点验,因为据传此前有新人在结婚礼金中收到了假钞,甚至有宾客故意把自己收到的假钞拿到婚礼上去“开销”。

“如此操办喜宴是为了庆贺还是为了收钱?

 

当场验钞会让喜宴变味。”参加过类似喜宴的覃红认为,结婚送礼本是加强情感纽带的好机会,但现在变成了一种物质上的交换,这种现象与人情交往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情感因素少了,物质化的东西占了上风。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尴尬。”对于喜宴上的种种尴尬遭遇,一些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重面子喜欢送大礼无可厚非,但应该提倡更加文明、健康、高雅的习俗,勇于转变观念,带动良好的消费风尚,共同促进尴尬喜宴的“转型”。

新闻推荐

罗城又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开工

罗城讯

 

12月18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平英屯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工,这是该县今年继崖宜屯、梅洞屯、元蒙屯和上凤立屯4个新农村示范屯后又增加开工...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随着宴请之风盛行,亲朋好友间朴素的情感交流逐渐物质化,令许多婚宴主宾面临诸多无奈—— 喝喜酒带来的那些“人情”尴尬事本报记者 张锐锐)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