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黄平权(前右三)在县卫生局局长潘立长(右二)陪同下,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工作。
县长银邦克(左三)到县卫生局检查指导工作。
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面貌焕然一新的龙岸中心卫生院。
新建成的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
该县疾病预防人员深入少数民族集聚居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
该县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为群众免费体检。
“河池撤地设市的10年,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10年,是仫佬山乡百姓从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实惠最多的10年,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10年!”日前,罗城县卫生局局长潘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描述10年来罗城卫生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经过10年的发展,罗城已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监督所等5家县直医疗单位,龙岸、乔善、怀群、四把等4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黄金、宝坛、小长安、东门、天河、纳翁、兼爱、下里等8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25所,个体门诊37家。全县总病床763张,医疗卫生人员总人数1302人。10年来,特别是近3年多来,罗城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工程”和县委“1661”工作思路,以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统筹兼顾,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强化医疗卫生管理,加强自身建设,改进作风、改善服务质量入手,使全县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新农合实现全县全覆盖,参合率突破96%,住院分娩率达99.63%,孕妇死亡率已降至零,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潘立长说,罗城以“两优一创”及“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自筹资金600多万元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改造工程,乡镇卫生院“脏、乱、差”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同时,着力围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终极目标,筑牢农村卫生网底建设,保障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和服务需求,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形成了全市特有的卫生事业工作品牌和工作亮点。
从2010年开始,罗城卫生系统以“两优一创”绿色工程及“三好一满意”活动为主题,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为目标,在全县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活动中,紧密结合具体实际,狠抓环境卫生改造工作,在全县11个乡镇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8个乡镇卫生院的美化环境建设,添置了必要的医疗设备,使之达到规范卫生院标准。余下3个卫生院的院容院貌改造工程也将在年内全部完成。
随着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罗城将基本解决县、乡、村三级业务用房紧缺状况,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面改变乡镇卫生院脏、乱、差现象,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清新、绿色、和谐的就医环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改造工程的同时,罗城县还以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为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条件,罗城抢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2010年至2012年3年时间内,共投入8527万元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卫生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中,2011年投入1298万元完成全县125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两级基层卫生设施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落实,诊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健全,医疗质量和卫生监督协管得到了提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完善制度,保障乡村医生福利。该县制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医聘用办法》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采取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选拔任用乡村医生,实行经费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乡村医生每月工资可达1500元以上,促进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县卫生局与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将乡村医生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解决其后顾之忧,切实将乡村医生的保障问题落到实处。
长短结合,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该县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了乡村医生培训,提高村医业务技术水平。以短期培训为主,今年6月26日,该县举办了一期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提高班,60多名乡村医生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熟悉掌握基本公卫和电脑操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农村群众水平;11月8日,该县又开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包”培训班,让30多名乡村医生熟悉掌握中医诊疗技术服务;12月6日,该县召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启动仪式暨培训会,乡村医生、老中医等75人参加培训,中药资源普查,将对建立罗城仫佬族医药特色的医疗卫生制度,挖掘仫佬族特色中药,以及植物中药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长期培训为辅,今年,该县选送48名优秀青年作为签约村医到河池市卫生学校学习,学制三年,学费由县卫生局筹措,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毕业后回本县村卫生室服务,有力解决了农村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全面提升了全县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助推了罗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网络到村,实行新农合统一管理。该县进一步完善各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管,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已全部安装电信宽带网络,实现刷卡就诊,实行药品零差率,将村卫生室看病就医纳入新农合报账范畴,使老百姓得到了真正实惠,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攻坚克难、科学发展、让“难点”转化为“亮点”
2012年是河池撤地设市10周年,对于罗城县卫生系统以及从事卫生工作的人来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该县卫生系统围绕实施 “五大工程”和县委“1661”工作思路的决策部署要求,牢牢抓住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强化服务,科学发展,让“难点”转化为“亮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代表国家圆满完成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场认证调查。2012年10月18日至25日,该县代表国家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我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场认证调查,各项调研工作圆满完成。
《仫佬族医药》书籍出版和成立自治县中医药和仫佬医药管理局。为实施仫佬医药振兴发展计划,创建独具罗城仫佬医药特色的基本中医药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仫佬医药,已完成《仫佬族医药》定稿并发行。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政策,经县委和县政府同意,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药和仫佬医药管理局。
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为进一步扩展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性地联合县电影公司以播放电影这一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防治艾滋病知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在每次放映电影前期和中期播放10分钟的《预防艾滋病》科教片。全年共播放了1500场次,为营造社会性的防艾氛围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全县群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提高。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完成随访率达93.4%。同时完善防治艾滋病监测能力建设,全县14家医疗卫生单位(县级3家、乡镇11家)均通过了自治区艾滋病初筛检测实验点资格考核验收。
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贯彻实国家医改精神,向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该县通过强化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卫生室的指导,在34个村实行乡村一体化建设,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该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立足抓早、抓小,把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现已逐步构建起责任到人、重点防范、超前化解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纪律保障。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该县卫生系统积极开展“两优一创”、“三好一满意”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反省过去、规范现在、保障未来”的总体思路,完成了187家医疗机构审验,合格182家,组织各类医护人员考试526人,完成医师注册、变更45人,完成白内障手术348例。完成基本药物网上采购509.55万元,配送468.05万元,入库460.60万元,入库率达90.39%,调解医患纠纷14起,行政审批80件,办结70件,余下10件正在审查。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全面实行一日清单制、服务承诺制,试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加快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工作“上档进位”
今年以来,该县卫生系统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有关要求,下发了《关于成立全县卫生系统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提质发展、赶超跨越大讨论及实施五大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并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把“五大工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进卫生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全面实行医保政策,乡、村二级医疗单位实行基本药物零价率销售,再加上125个村卫生室正常开诊,门诊和住院量稳步增长,医疗费用明显下降,使群众看得起病,群众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城乡新貌新风工程:抢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遇,多方争取项目,总投资1604.61万元,新、扩建面积10052.2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其中,县急救中心281万元,新建面积500平方米;怀群镇中心卫生院120万元,扩建面积800平方米;县卫生监督所2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11月份开工建设;龙岸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80套,投资407.94万元,建筑面积3790.60平方米;小长安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44套,投资220.67万元,建筑面积2061.6平方米;四把、小长安、纳翁等3个乡镇卫生院扩建项目投资375万元,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另外投入120万元完成125个行政村卫生室(补助设施)标准化建设,为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做好准备。
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做好重大疾病防控,门诊登记治疗初治涂阳84例,治愈74例,治愈率为88.09%;总转诊431例,总体转诊到位378例,总体到位率达87.8%。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年人均25元的经费。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县累计完成居民建档24.51万人,建档率为66.4%,录入电子档案24.19万份,电子档案建档率为65.52%。
健康教育: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5%,居民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1%。
免疫规划:儿童上卡率为13.26‰,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99%以上。
传染病防治: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2179例,发病率为579.1 /十万,死亡24例,死亡率6.38 /十万。
老年人保健:对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2.33万人,管理率达79.03%。
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管理1.79万人,管理率43.2%,规范管理率达82.45%;Ⅱ型糖尿病管理4069人,管理率为81.6%,规范管理率达97.44%。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精神病管理992人,管理率达34.7%,规范管理率达75.6%。
卫生监督协管:在全县12个乡镇卫生监督协管站配备34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切实承担维护基层群众公共卫生权益的职责,为县百姓健康提供服务。
婚检率:全县婚姻登记4808对,参加婚检4760对,婚检率99.01 %。已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地中海贫血初筛实验室建设。产前筛查2114人,产前筛查率为59.81%;新生儿筛查2512人,新生儿筛查率为72.60%。
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儿童系统管理率80.0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0%,出生医学证明发证率达72.65%。
扎实推进中医药仫佬医药振兴计划:已完成龙岸镇、乔善乡、怀群镇、四把镇等4家中心卫生院的中医民族医科建设,30所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中医仫佬医药诊疗技术服务。
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制订了《关于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解放思想、提升干部执行力活动联系点制度》,迅速组织干部深入黄金镇开展帮扶工作。3月5日在黄金镇义和村江口屯开展对口扶贫工程,卫生系统科级干部扶持2户个贫困户,普通干部扶持1户个贫困户,共计扶贫21户100余人,发放扶贫资金5000余元;3月8日在黄金镇猫公山植树造林,参加人员8人,种植树木50株;同时圆满完成甘蔗种植任务,现丰收在望;帮助村屯开展水质监测68份,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开展饮用水水源消毒工作。对全县特困户、孤寡老人、五保户共26人给予贫困救助,救助经费达21000元。
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实行干部工作实绩登记制度,将每天的工作内容记录入干部工作实绩登记表,每月交给分管领导审阅,再由局长在每周二举行的局务工作例会上进行点评;强化监督,认真落实政务公开,11项行政审批移交至县办证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将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进行综合检查、考评,聘请67名社会监督员,召开二次座谈会,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考勤制度,按照县委的要求部署,9月份开始实行人脸识别考勤制度,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干部执行力。
大鹏出海翎犹湿,骏马辞天气正豪。罗城县医疗卫生事业乘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春风,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全县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在奋进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为建设“幸福罗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版图片由罗城县卫生局提供)
新闻推荐
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男子韦某,酒后带小孩到卫生院看病,非但不听医嘱,反而追打医务人员并故意毁坏公共财物,扰乱卫生院正常工作秩序。12月26...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