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权晟)数九隆冬,然而河池的山间地头,却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蔗海”中只见装载机将一捆捆甘蔗“抓”上车,满载原料蔗的大货车驶向糖厂。
2012年12月31日,记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凤糖罗城糖厂看到,数十辆运蔗车正排队过磅称重入厂。走进糖厂,高炉和制炼车间散发出的热气,让整个厂区温暖如春,糖香四溢。“糖厂刚刚完成技改,目前正开足马力生产。每天可榨糖料蔗6000至7000吨,比上榨季至少多1000吨。”该厂生产科科长覃文智介绍说。糖厂耗巨资提高榨糖量,蔗农种蔗热情的高涨。罗城县糖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该县甘蔗总面积达20万亩,新榨季甘蔗总产量估计80万吨,双双跃居全市前两名。
2012年,河池市蔗糖产业发展迅猛,全市完成糖料蔗种植面积126万亩。市糖业发展局预计,2012/201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420万吨,产糖52万吨,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农民种蔗收入20亿元,制糖工业产值、蔗农收入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据悉,河池市2012/2013年榨季,由环江远丰糖厂在2012年11月11日率先开榨拉开序幕,随后博庆公司石别、怀远、博东糖厂,凤糖罗城糖厂、都安永鑫糖厂、丰浩巴马糖厂、农垦大化糖厂陆续开榨生产。目前全市制糖企业日处理糖料蔗能力约为4.6万吨。
各地蔗糖产业发展“捷报频传”,2012年的工作任务也已圆满完成,但市糖业发展局的干部职工却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作为河池八大优势扶贫产业之一的蔗糖产业,只有挖掘潜力,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延伸,才能真正实现增量提质。”市糖业发展局办公室负责人严群介绍说。
蔗糖产业是河池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算起,蔗糖产业在河池市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蔗糖产业主要分布在宜州、罗城、环江、巴马、金城江、都安、大化、南丹、凤山等县(市、区)。产业覆盖102个乡镇,614个行政村,涵盖种蔗人口101万人。
随着蔗糖产业“增量提质”向纵深发展,原料蔗不足、糖料蔗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种植成本高、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滞后、蔗区基础设施薄弱、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
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做大做强蔗糖产业?结合河池市正在推进的“五大工程”,严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强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运用,下大力气降低甘蔗种植成本,力争每吨甘蔗成本能够降低30元,蔗农总体就能增收1.2亿元;把主攻单产作为提高甘蔗总量的主要手段,力争每亩甘蔗产量能从目前的3吨提高到4吨以上,全市仅此便可增加甘蔗总量120万吨,蔗农增加种蔗收入6亿元;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延伸,糖厂过去生产酒精,每吨最多只能卖6000元,如果能生产蒸馏酒(朗姆酒),不仅环保,而且每吨价格可以卖到20万元。“所以说,河池的蔗糖产业是大有可为的。”严群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河池市正在进一步加快引进推广高产高糖甘蔗优良品种的步伐,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运用,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力争在5年内,将700公里蔗区公路建设好;提高蔗糖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博庆公司引进的5万吨蔗渣纸浆项目。力争到2015年,实现原料蔗产量600万吨,产糖75万吨,制糖工业产值50亿元的蔗糖产业发展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新闻推荐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公安局以当前开展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打击赌博、收枪治爆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民警深入乡镇村屯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党的...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