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权晟
通讯员
韦如代)党员干部用上千次进村入户的基层走访,化解两屯长达80年的纠纷——村民从抬着棺材大打出手争山林,到抱着篮球共办“和谐杯”球赛,昔日积怨的“问题盆地”,如今解冤共建新农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集城村长风屯与乔善乡乔本村单竹洞屯的这段故事,不仅成为当地群众的一段美谈,也成为具有罗城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品牌的一个典型。
罗城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原因,治安状况复杂,社会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如何激活社会活力,如何形成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成为摆在罗城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服务是管理的前提。”罗城县委书记黄平权说,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维系着民心,凝聚着民意,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把群众的“小事情”办好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民智、赢得民心。
为此,罗城县积极组织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和集中调处农村“三大纠纷”百日大会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排查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近500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拓展提升网络问政机制,公开全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电子信箱,积极回应网民的诉求;社会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法机关工作成绩出色,公检法系统去年分别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和“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首批“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和“全区检察机关基层建设示范院”、“全区公正廉洁先进法院”和“全区法院阳光司法示范单位”。
其中,以强势推进“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罗城全体民警在3年里踏遍全县11个乡镇,走访群众5万多名,倾听诉求,问计百姓,共商解怨良方,巩固和谐成果,成功化解了一批积怨较深、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矛盾纠纷,探索出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走、闻、问、切、固“五字工作法”,得到公安部表彰,在广西全区得到推广;结合仫佬族“开放包容”文化,罗城广大检察员通过“四走进、四服务”、“检察开放日”、“进百村、进百屯、进百户”等一系列“保民安、护民利、化民怨、解民忧、顺民意”主题活动,把微笑服务带到企业、社区、农村,开展法制宣讲,为群众解答法律困惑,解决实际困难。
去年,罗城县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实施“五大工程”建设中,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平稳较快发展。在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该县坚持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继续推行领导挂牌督办和包案处理制度,下大气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农村“三大纠纷”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了社会大和谐,促进了经济大发展。
新闻推荐
春节长假刚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摒弃以往“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的思想,收心上班。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破解发展难题,凝心聚力建...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