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一个普通演员、群众文化工作者做起,在艺术路途上勇攀高峰,先后获得国家二级演员、群文副研究馆员职务资格;她,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0多年,把满腔热血倾注到挖掘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之中,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她,就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艺术团团长余雯雯。
1987年,余雯雯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艺术团工作,开始了她的群众文化事业生涯;2004年3月起,任罗城县文化馆馆长;2012年7月兼任艺术团团长。在工作中,余雯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奖勤罚懒,赏罚分明;在生活上,她关心职工,做到冷暖相知,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在业务辅导方面,她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模范带头作用。
挖掘保护民族文化,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余雯雯当好领头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挖掘民族文化,收集、整理1000多项“非遗”文化项目,建立自治区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完善“非遗”保护档案。2006年,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0年,仫佬族舞草龙、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古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仫佬族煤砂罐制作工艺、仫佬族走坡节、仫佬族婚俗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为弘扬仫佬族文化,余雯雯还不定期组织仫佬族“非遗”项目展示。自实行文化馆免费开放以来,余雯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全年开展各种文化活动126场次,开展各种培训50多期,每年参加免费培训、演出的群众达20万人次,下乡辅导、指导组建了80支农村业余文艺队,这些文艺队活跃在基层,形成了天天练、周周排、月月演的欢乐气象,打造了罗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仫佬山乡大舞台“周周演”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正是在以余雯雯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仫佬族民间文化和“非遗”文化项目得以传承和发扬,罗城县先后获得“非遗”保护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而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余雯雯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她十分敬业,刻苦钻研,个人和单位荣获了诸多荣誉:1996年,获广西第四届剧展获得演出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银奖;2003年,获广西首届彩调艺术大赛优秀表演奖;2005年,获广西第六届戏剧总展演个人表演奖;2010年,获得全区公共文化馆(群艺馆)先进工作者;2012年,全区文化系统记二等功;2012年,组织排练并主演仫佬剧小戏《唢呐欢歌》,参加第八届剧展荣获桂花铜奖,组织排演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参加第八届广西剧展荣获桂花铜奖。2010年,单位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文化馆;2012年,获自治区和谐邻里单位。
新闻推荐
随着暑假的到来,为了提高小学生假期间的交通安全意识,7月3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交警大队民警走进该县第一小学,为学校的200余名低年级小学生讲解假期出行交...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