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通过人武部牵线搭桥,我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电焊技术。广州一家企业以月薪3000元聘请我去做技术员。”近日,拿着广州一家机械制造厂的聘请书,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佳泉村28岁的基干民兵吴立军说。像吴立军这样怀揣技术闯市场的青年民兵在仫佬山乡约有1.2万人。
罗城每年外出务工的数10万名农民工中青年民兵占80%以上。这些“80后”、“90后”男女青年民兵与父辈们有所不同,他们不靠体力挣钱,而是怀揣“金刚钻”,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揽下“瓷器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收入由低薪向高薪转变,。
为给以青年民兵为主体的罗城籍农民工营造创业和就业环境,罗城县人武部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领导组织,制定出台了《农民工(务工民兵)培训就业措施》。仅今年以来,全县培训务工民兵和农民工达5000多人次。在培训中,他们注重依据不同农民工和务工民兵的不同需求按需分类设课,进行专业化培训,从“一锅炒”到专业化,如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开设电脑、电工、汽车与摩托车修理、电焊、车床、电机等培训班,实行订单培育,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
同时,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用工单位及劳动部门联系,及时搜集、发布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信息,积极联系各大中型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引导农民工按需有序流动,进一步拓宽了劳务输出渠道;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周”、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多渠道扶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此外,还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在每一次的劳务输出前,他们都集中对外出农民工进行一次严格的遵纪守法和厂规、安全生产、团结友爱等思想教育,并选派有经验的干部跟车护送农民工到厂家,积极为外出务工者做好全程服务。这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务工民兵的就业竞争力,使该县的劳务输出由原先单纯的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吕德坤)
新闻推荐
8月19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学操场上,几名工人正从大货车上卸下崭新的课桌椅(见图)。今年,自治区第三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