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池市救助管理部门救助了不少流浪的孩子,救助工作人员一次次试图将流浪的孩子送回家,送回校园。在奔走救助中,他们发现,这些流浪的孩子大多因家庭极度缺乏关爱而离家出走。救助人士呼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才是结束孩子流浪街头的根本。
半数因家庭缘故流浪
2009年秋,9岁的桂林籍女孩刘旭(化名),因不堪父母打骂和虐待,流浪至宜州市。伤痕累累的她,被人发现后送到河池市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站,刘旭如同有了家,在救助站住了3年,并在城西一小学上学。刘旭每天都很开心,且品学兼优。2012年,工作人员找到刘旭的家庭住址,按规定将其送回桂林。回家那一刻,刘旭哭得很伤心,死活不愿回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6岁多的江滨(化名),自小跟随单亲妈妈在柳州摆地摊为生。谁料,今年妈妈突然去世,无依无靠的她加入了流浪队伍。几经周折,救助站工作人员才找到其亲人,回家与外婆相依为命。
河池市救助管理站社工科科长王孟玉说,与刘旭、江滨同病相怜的流浪孩子占了半数以上。他们大多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因缺乏关爱,最后选择流落街头。
这些孩子,有的因父母离异,生活在单亲或重组家庭里,感觉不到家的温暖,进而离家出走;有的因家徒四壁,不堪贫困而流浪;有的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监护缺失,而走上流浪之路;有的因家庭暴力,选择流浪寻求庇护。也有一些青少年因私会网友或被人拐骗,导致流浪在外。
重复流浪现象令人忧
河池市救助站曾经救助一个叫苏风(化名)的男孩,被人送到救助站后,不但闭口不提家庭,而且在救助站期间,曾多次出走流浪,并多次被人发现送回救助站。
王孟玉说,在救助流浪孩子的行动中,常碰到这种尴尬情况,一些孩子被反复送回家,又反复出去流浪。
她提到,这些重复流浪的孩子,有的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不思上进,不服从长辈管教,流浪成性;有的送回家后,因不健全的家庭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再次流浪。
王孟玉很忧心,流浪的孩子,大多是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和懵懂时代。他们流浪街头无依无靠,人身和生活皆无保障,稍有不慎,容易被不法分子操纵,走上歧途。
用爱捂热孩子的心
“这些流浪的孩子本性不坏,一定要帮助他们顺利回家回校园!”救助人员暗下决心。
今年,中央十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开展
“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要求合力保学,深化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和源头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为此,河池市救助管理站召开专门会议,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寻找流浪孩子。对救助的流浪孩子建立救助档案,针对孩子的诉求进行针对性救助,如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开展心理辅导等。对于能找到家庭住址的,除了将其护送回家外,还联合其所在地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等,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其生活、上学有保障。必要时,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会安排专人进行回访等,关怀孩子成长,减少重复流浪现象。对于无法找到家的孩子,则由救助站暂时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上学等事宜。今年自开展该专项行动以来,河池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类流浪未成年人52人次,接转护送22人次,安置11人次。
“如果家庭充满爱,没有哪个孩子愿意流落街头!”王孟玉说,救助站提供的救助是临时性的,要从根源上杜绝未成年人流浪,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是最强的堡垒。同时,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多管齐下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银邦克到罗城港(牛毕)火车站施工现场检查工作 打造“百年工程” 提升城市品位
罗城讯
12月18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银邦克、县政协主席谢土鸾在县住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小长安镇等单位和乡镇领导陪同下到罗城港(牛...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