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育燕和父亲在一起。
近日,在刘三姐的故里——宜州市刘三姐乡小龙村五石冲屯有一件新鲜事:离开亲生父亲35年之久的揭育燕,要求把户口迁回出生地——五石冲屯,与身为农村五保户的残疾生父韦仕生结为一家人。
3岁时被改嫁的母亲带到廉江
1979年5月,年仅3岁的揭育燕被改嫁的母亲带到广东省廉江市长山镇横州坡村。那时,他名叫韦文圆,现名是到廉江后再起的。与他一起被母亲带走的,还有1岁多的弟弟。从此,父子相隔万里,三十多年杳无音信。
韦仕生现年64岁,是一位视力二级的重度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从2006年起,这位衣食无靠的老人开始享受农村五保待遇,每月靠领取政府发放的补助金维持生活。前几年,他原先居住的3间泥瓦房倒塌后,由当地民政部门拨款建起1间砖瓦结构住房,供其居住至今。
揭育燕的母亲改嫁到横州坡村后,又生了一男一女。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农村,小孩又多,家境也不好。特别是母亲生病后,原先只有单眼视力的她,眼睛也失明了。揭育燕两兄弟都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辍学。
35年后欲举家回宜州照顾生父
揭育燕尽管怀念生父和家乡。但是,母亲对他兄弟俩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直到2012年5月16日,揭育燕偶尔从外婆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的一位表姐那里听到,他的生父在宜州,但不知是死是活,也不知现居何处。此后,揭育燕一边在外打工养家糊口,一边打听回家的路,千方百计寻找亲生父亲。
2013年10月份的一天,当揭育燕找到亲生父亲,看到父亲的艰难生活后,便萌生回乡与亲生父亲团聚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妻子儿女的赞同。他说,由弟妹在广东那边照顾母亲和养父就可以了。
愿望在一步步地接近
五石冲屯是一个仅有12户50多人口的小村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纯扑。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曾不同程度地帮助和照顾过韦仕生的生活。当他们知道:揭育燕要回乡认祖归宗后,欣喜万分,家家户主都签名同意揭育燕申请把妻子、女儿和儿子一家4人的户口迁回与父亲同住。大伙唯一的愿望是:户口迁回揭育燕能恢复原姓原名那是最好。
家住五石冲屯的小龙村委主任韦文武说:揭育燕回来赡养父亲,我们都很欢迎。这个仔也很有孝心,第一次见面,就买了好几套衣服给父亲。如果他是在父亲死后才要求回来,乡亲们就不一定接受了。
然而,揭育燕一家人想迁户口回来的事并不那么顺风顺水。原因是,他已离家35年了。而且,没有任何现成材料,可以证明他是韦仕生的儿子。
他必须走程序,一步步地来。
2013年12月21日,揭育燕向家乡的有关部门递交关于要求把户口迁回老家的报告;2014年1月2日,他带上韦仕生奔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做DNA鉴定;2014年1月24日,他向有关部门分别递交户口迁出地村委和户口迁入地村委的证明以及有关户口迁回出生地后承包土地山林权益等问题的说明书等。
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鉴字3513号DNA鉴定意见书上的鉴定意见为:根据孟尔遗传定律,孩子的全部遗传基因必须来源于其亲生父母双方。综上检验结果分析,韦仕生的被检测遗传基因符合作为揭育燕亲生父亲的遗传基因条件,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概率值经计算可达99.99%以上。因此参照国际常用标准,可以认为韦仕生是揭育燕亲生父亲。
在五石冲现任村民小组长出具的《揭育燕户口迁回出生地后承包土地山林权益等问题的说明》写道:1980年土地承包到户后,当时韦仕生户人口1人,经村民讨论决定同意多给韦仕生1份土地。韦仕生共分得承包水田1.1亩、旱地2亩、原来自留地0.8亩、林地2处约2亩、住房地位3间面积约100平方米。揭育燕户口迁回刘三姐乡小龙村五石冲屯后,与父亲韦仕生共同居住,并只享受父亲名下的承包土地和山林以及房屋居地面积,不得要求新增承包土地和山林面积等,即父亲韦仕生名下原来多少就多少。
揭育燕本人在此说明书上签名同意。
目前,揭育燕一家4人迁户口一事,其本人已回广东办理,只等廉江市长山镇方面办理迁出手续后即可入户。这让韦仕生、揭育燕以及乡亲们感到非常的欣慰。
新闻推荐
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突破,往往青睐有魄力的人。刚刚过去的一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紧紧抓住机遇,克难攻坚,团结奋进,用非凡的手笔、恢宏的气魄,描绘了仫佬山...
罗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