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图2
图1
2014年3月25日,河池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会议室召开河池市旅游商品研发销售企业代表座谈会。在企业代表发言环节,一位仫佬族姑娘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其实,他们对这位“80后”、名叫莫怡涵的女孩子关注并没有错。因为,这位毕业于广西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仫佬族女孩,从小就受河池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记者了解到,莫怡涵出生和成长之地都在河池城区,但自懂事起,每年都随父母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乡下老家过年,每次都住七八天。在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村里的那些民风民俗让她陌生而好奇。特别是遇到村里举行依饭节的时候,开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送圣等整个仪式,都让她觉得“十分好玩”。她会挤在人群里,整天整夜地“围观”。正是这样的“围观”,仫佬族文化的“内核”一点点渗入了她天真而纯洁的心灵,成为她长大之后内在素养和个人素质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其他仫佬族女孩不同的是,因为父亲曾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任过好几年的县领导,家里的一些亲属也长期在宜州工作和居住,莫怡涵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毛南族文化和刘三姐文化。这些与仫佬族不同却同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她。例如毛南族的花竹帽、刘三姐的花雨伞等等,都让她爱不释手。
2011年,莫怡涵从广西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先是在南宁的一家公司上班。这是一家为机动车主提供卫星信号监测服务的公司,公司的业务与她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待遇也很低。这种“学非所用、得不偿失”的选择,对于当时的莫怡涵来说,表面看是一种无奈之举,而实际上是她的一种权衡策略或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决定。
无奈是因为刚从大学毕业,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择业方向和标准一直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正因为基于这样的前提,她觉得毕业后立即回到金城江或者罗城,不如先在南宁几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广西首府的方方面面,弥补读大学期间对南宁的了解过于粗浅的客观事实。也许通过在南宁几年的历练,会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带来一些有益的经验。
在南宁工作的三年间,每一届的广西民歌艺术节,她都会到现场去看,特别是那几天举行的商品展销会,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每一次,那些设计精美、创意十足,又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物品,都让她百看不厌,凡是看中的东西,她都会想办法买下来。三年下来,她居住的房间里,摆满了广西各民族和东南亚各国的旅游工艺品。一有空,她都会这个摸摸那个看看,有时候,因为置身于这些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中,而忘记了吃饭。但是,摸着看着这些代表广西各个民族和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文化民族旅游工艺品的时候,莫怡涵也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在她收藏的工艺品中,很少看到代表河池各民族文化的旅游工艺品。她说:“每一次去民歌节的商品展销会,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代表我们河池各民族文化的物品,但每一次我都有些失望。”
这种失望在莫怡涵的心里一点点堆积,一点点转变为一种欲望,那就是研发能够代表河池民族文化名片的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这种欲望一出现,小时候接触到的河池民族文化就像“放电影”一样,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那些代表河池民族文化的物品一件件浮现在她的眼前。以河池民族文化为元素开发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冲动,在她的心里澎湃起来。
但是,作为一位工作没几年,待遇低、也没有丰富的工作阅历的“80后”女孩来说,创业的欲望与冲动是一回事,要真正地往这方面迈步又是另一回事,那得有资金,有自己的团队。而这些,就她当时的情况,无疑是“难于上青天”。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必须得有机遇。
机遇还真的来了。2012年春天的某一天,她陪了一个朋友去吃饭。席间,认识了一位在河池城区开了一家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的“老板”。老板告诉她们,说他这次是到南宁招揽人才的,方向是文化产业方面的策划、营销等人才。莫怡涵还了解到,这位老板需要的人才当中,就有民族旅游工艺品方面的。于是,一番“闲聊”下来,这位30岁出头的老板,当场拍板让莫怡涵加入公司的团队,并负责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与销售。就这样,2012年8月,莫怡涵辞去了南宁的工作,回到了金城江,开始了她的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与销售。
在公司高层的放权之下,莫怡涵用3个月时间,组建了公司的民族旅游工艺品研发与销售团队。接下来,她带领这支团队,到巴马瑶族自治县、环江、宜州、罗城等县市,进行民族文化的调研,在这些县市的民族文化中,寻找旅游工艺品研发的切入点。最后确定先从巴马的长寿文化和宜州的刘三姐文化入手,研发一系列民族旅游工艺品。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到2013年10月,她这个团队研发出了以巴马长寿文化为元素的长寿寿袋、福寿竹车子挂件、刘三姐佩饰等30多个种类近百款产品。2013年11月的罗城依饭节和12月初的宜州刘三姐旅游文化节期间,他们拿这些产品去产销,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围观和购买。在宜州的时候,一对老外一下子花了几千元,买下了一套子孙桶和全套的刘三姐佩饰。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莫怡涵看到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潜在市场的同时,也看到了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销售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在3月25日河池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座谈会上,她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她说:“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河池的旅游工艺品市场还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具体体现在缺乏核心企业,缺乏资金投入,缺乏核心产品,缺乏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缺乏设计理念、缺乏市场观念,缺乏市场运作能力。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创新元素,没有市场吸引力。”
她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十分“尖锐”,但却是“客观存在”。对于一位“80后”女孩来说,能够对河池的旅游工艺品研发与销售状况有这样的认识,说明她很用心,很有见地。作为一个“处在初级阶段的市场”的河池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与销售,也许未来还真的得看看像莫怡涵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后”青年。正如她在发言的最后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一群“80后”青年,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我们有信心,有时间把河池的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与销售做好,为河池的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莫怡涵和她的团队研发出来的旅游工艺品。图1为刘三姐对歌时乘坐的船只。图2图3为刘三姐出门时佩戴的佩饰。
新闻推荐
罗城讯 自3月中旬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工商局组织全局执法精干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肉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无照经营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问题...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