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1368年),庆远府原系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改为庆远府。次年,庆远府又改为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同年,复置罗城县,旧旧治今属县城,属融州。三年(公元1370年),复改为庆远府,治依旧,初领宜山、天河、忻城、思恩、河池等县及南丹、东兰、习、忠、文、那地等土州。十年(1377年)五月,罗城县改隶柳州府。十二年(1379年),省习、忠、文等3个土州入东兰土州。十七年(1384年),增置辖荔波县。二十八年(1395年),改南丹土州为南丹卫。永乐二年(1404年),复改南丹卫为南丹土州。弘治五年(1492年),增置永定、永顺正、永顺副等3个长官司。弘治九年(1496年),改忻城县为土县,并增置永安长官司,治所在今宜山县东。寻永安长官司又省入天河县。弘治十七年(1504年),河池县升为河池州。嘉靖七年(1528年),置安定、都阳两巡检司,旧旧治今属都安、大化两县,隶思恩府。明末,庆远府领宜山、天河、思恩、荔波等4个县和忻城土县、河池州及东兰、那地、南丹等3个土州和永定、永顺正、永顺副等3个长官司,辖及今河池地区之天峨、凤山、东兰、南丹、河池、环江、宜山和柳州地区之忻城以及贵州省之荔波等县市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庆远府原东兰土州以东院内六哨改流为东兰州,同时以凤山、长里、光山、木农、里喇、泗荀等外六哨地设凤山土州,仍由土官世守。雍正十年四月初四日(1732年4月28日),庆远府析出荔波县改隶贵州行省都匀府。乾隆十年七月初六日(1748年7月30日),隶属柳州府的罗城县将所辖贾廷等14个寨就近析出划归贵州省黎平府之古州厅管辖,同时划辖古州厅的因洞、罗洞、寨麻、大蒙等4个寨。其界地从团河右侧岑董山溪头起至寨麻之下的两岔溪口止,溪左属贵州省,溪右属广西省。于两岔溪口,分定黔桂疆界,碑遵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庆远府增置辖安化厅。清末,庆远府实辖宜山、天河、思恩等3个县,安化1个厅,河池、东兰2个州,忻城1个土县,南丹、凤山、那地等3个土州,永定、永顺正、永顺副等3个长官司。安定、都阳两巡检司依旧隶思恩府。
民国元年(1912年),河池州改为河池县。次年六月,宜山、河池、罗城、天河、思恩等5个县,南丹1个土州,永顺正、永顺副、永定等3个长官司隶属柳江道;
都阳、安定、两土司隶属邕南道;那地、凤山两土州隶属田南道。次年六月,都阳、
安定2个土司改属南宁道。四年(1915年)八月,都阳、
安定2个土司改流合置都安县,隶南宁道。六年(1917年),南丹土州改流置南丹县,仍隶柳江道将。
八年(1919年),凤山土州改流置凤山县,仍隶田南道。十六年(1927年),永定、永顺正、永顺副等3个长官司改流并入宜山县。同年十一月,那地土州改流并入河池县。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宜山、河池、罗城、天河、思恩、南丹、都安等县直隶广西省。十九年(1930年),设宜山民团区,治宜山,辖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罗城、忻城等8个县,同时,东兰、凤山两县属百色民团区。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宜山民团区废,柳州民团区迁治宜山,辖原柳州、宜山两民团区属县,同时划辖东兰县,计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罗城、忻城、东兰等18个县。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设柳州行政监督区,初治宜山,辖原柳州民团区18个县。同时,都安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凤山、万冈、天峨个县属百色行政监督区。同年十一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迁治柳州,另设庆远行政监督区,划辖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治宜山。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庆远行政监督区增辖原属百色行政监督区之天峨县。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设第七行政督察区,治宜山,辖宜山、天河、思恩、河池、南丹、宜北、忻城、东兰、天峨等9个县。同年,罗城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万冈、凤山两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都安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第七行政督察区与原第四行政督察区区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都安县亦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凤山、万冈、东兰3个县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三十七年(1948年)十月,复从第二行政督察区析出宜山、天河、思恩、河池、南丹、宜北、罗城、天峨等8个县置第十行政督察区,治宜山。同年,都安县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又析出罗城县改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管辖。至此,第十行政督察区计辖宜山、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等6个县。三十八年(1949年)六月,设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治凤山,辖原属第五区之东兰、凤山、万冈、乐业和原属第十区之天峨等5个县。
1949年底,设庆远专区,治宜山,初辖宜山、天峨、思恩、罗城、环江、南丹、河池、
天河、东兰、宜北等9个县。同时,都安县属武鸣专区,万冈、凤山两县属百色专区。
1950年,庆远专区更名宜山专区,并析出东兰县,划归百色专区管辖。
1951年1月25日,宜山专区划辖原属武鸣专区的忻城县。
1952年8月11日,宜山专区划辖原属南宁专区的都安县,并撤销思恩、宜北两县,合并设立环江县。同年12月9日,宜山专区划归桂西壮族自治区。
1953年4月23日.宜山专区析出都安县,划归桂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并撤销天河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罗城县。同时划辖原系柳州专区的融安、
柳城、来宾、柳江、石龙等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区及大苗山苗族自治区。
1955年9月18日.
宜山专区的三江、大苗山等两个自治区分别改为自治县。
1956年3月2日,宜山专区更改为宜山地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
1957年12月20日,宜山地区撤销,改设宜山专区,治所依旧,辖宜山、天峨、罗城、南丹、河池、忻城、环江、融安、
柳城、来宾、柳江、石龙等县及三江侗族自治县和大苗山苗族自治县。
1958年7月19日,宜山专区更名柳州专区,并划辖原属平乐专区的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是月,柳州市划归柳州专区统一领导,同时柳州专区又划辖原属桂林专区的鹿寨县。
1959年11月25日,柳州专区代管的柳州市复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2年3月27日,柳州专区复置辖武宣县。
1965年5月18日,设河池专区,治河池,划辖原属柳州专区的河池、宜山、天峨、
罗城、南丹、环江等6个县,原属百色专区的凤山、东兰两县及巴马瑶族自治县,原属南宁专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
1971年,河池专区改为河池地区。
1983年8月30日,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同年10月8日,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县级)。
1986年11月1日,撤销环江县,设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1987年12月23日,河池地区增置大化瑶族自治县。
1993年9月18日,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
2002年6月18日,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原县级河池市撤改为河池市金城江区。至此,河池市辖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宜州市。区、县、市。
2011年末,河池市依旧下辖11个县级政区,下设1个街道、48个镇、90个乡(含11个民族乡),146个居民委员会、1499个村民委员会。
新闻推荐
罗城讯
3月2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召开开发扶贫“整乡推进”黄金镇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县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取得实效,实...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